美国国防部原部长盖茨访华期间参观了二炮司令部,美国国防部文职分析家托马斯·麦凯布说:“中国二炮对我们来说,就像是噩梦,更不幸的是对此我们却看不到一丝希望。”这让二炮这支神秘的部队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二炮是不是炮兵,它的名称如何而来,究竟有哪些杀手锏震慑敌人?这些都成了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二炮的诞生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次大阅兵中,都有一个方队备受海内外关注,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导弹部队(简称“二炮”)方队。第二炮兵是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控使用的战略性部队,是并列于陆、海、空三军的独立军种,是我国进行战略核威慑和核反击的核心力量。它由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二炮部队从20世纪50年代组建,经过40年的不断经营建设,到90年代已初步具备了核反击能力。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常规战术导弹的服役,二炮部队步入了核常兼备的发展阶段。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第二炮兵的创建可以说是新中国被迫做出的历史性选择。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超级大国动辄就威胁对我国使用核武器。我们发展、掌握导弹核武器,目的就是要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维护国家安全。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正式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他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核武器这个东西。随后,中央军委着手创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当时将其称为炮兵特种部队,属军委炮兵建制。发展核武器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决议被正式提到日程上来。1956年初春,周恩来总理召开专门会议,决定成立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直属国防部领导,由聂荣臻任主任,研发弹道导弹是其主要任务之一。同年10月,中国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之后,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相继展开。从此,中国成为世界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国。西方政客喝着咖啡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66年7月1日,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45周年之际,一份印有周恩来签发的经毛泽东主席圈阅的文件正式宣告:在东方这片古老的热土上,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机关在北京诞生了。这支部队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建的,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没有使用“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这个称谓,而是使用了由周恩来总理命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这个称号。从此,第二炮兵成为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一个独立的兵种。就在这一年,各发射部队带着自己的装备告别城市,进驻深山密林、戈壁荒原,成为中国军事领域里的一个谜。
二炮的发展历程
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恼羞成怒的前苏联领导层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核阴云又一次笼罩中华大地。毛泽东向全国发出“要准备打仗”的号召,第二炮兵很快进入临战状态,展示了中国坚决反击的决心,使苏联领导人最终放弃了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企图。
1970年初,一枚远程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4月,由该远程战略导弹衍生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送入太空。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洲际战略导弹自甘肃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成功。中国从此具备了跨洲际核打击能力。
1984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中,中国导弹部队首次公开亮相,一出场立刻引起世人的关注。当12辆巨型牵引车载着中国的中程、远程和洲际战略导弹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了!美联社报道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展示了它的实力,它显示了中国有相当高的制造水平。它的出现,足以防御任何形式的战争。”英国《泰晤士报》也称:“中国今天第一次将它的导弹家族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它有覆盖地球每一个角落的能力和自信。”“一个沉睡的东方巨龙醒了,在决定世界事务时,不得不考虑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存在。”
1985年5月,某型固体战略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1986年9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今天中国有实力来保卫祖国了,一旦受到外国的核袭击,我们能对该国作出核反击。
1996年3月,一段耀眼的时间记忆。步入“而立之年”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南国某训练场接受中央军委赋予的导弹发射训练任务,首次向世界公开展示其战斗力。初春的南国,一片紧张之气。随着一道道作战指令的下达,隐蔽在丛林深处的导弹发射部队利箭一般射向阵地。占领阵地、展开设备、起竖导弹……深夜伴随指挥所一声“点火”命令,4枚倚天长箭喷着长长的火舌,撕破夜空,奔腾而去。这一次,第二炮兵以四发四中的辉煌战绩圆满完成向东海和南海海域发射导弹的训练任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1999年10月1日,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中,新一代战略洲际导弹东风31在天安门广场首次亮相。和15年前相比,新一代战略导弹的体积、重量变小了,而弹头威力、反应时间和命中精度及机动性却大大提高。这标志着第二炮兵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9年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第二炮兵有5种新型号导弹共108枚组成了五个方队接受检阅,其中作为杀手锏的陆基巡航导弹更是首次公开亮相。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二炮的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了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的武器系列,成为能够对敌实施自卫核反击和纵深常规打击的战略力量;快速机动能力和精准打击能力迅速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国外媒体说中国导弹具有“点穴”之功。
东风5是我国第一代洲际导弹。采用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1.2万公里,其改进型东风5A最大射程1.5万公里,命中精度500米,能够打击美国全境。
东风A31是我国最新型战略洲际弹道导弹,采用公路机动、结合山地洞库技术,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最大射程约1.2万公里,命中精度100~300米,是我国核打击能力的基石。
东风21是我国第二代中程战略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1800公里,改进后的东风21战略导弹最大射程2700公里,命中精度达300米。号称航母杀手的东风21D导弹就是由此改进而来的。它可轻松穿透1600公里外的防御网,并且能够在弹道末段调整其瞄准点,精确打击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母。东风15是中国研制的近程战术导弹,最大射程600公里,与另一种射程300公里近程东风11导弹搭载使用。长剑10陆基巡航导弹,近年来装备部队,并在国庆60周年阅兵时首次亮相,最大射程2000公里,命中精度5~10米,可与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相媲美,它的服役,标志着中国二炮部队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二炮成了美国的心腹大患
中国导弹不仅数量令人却步,而且性能也变得更为强悍。中国为这些导弹配备了日益精确的导航系统,并由卫星、网络空间以及其他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提供支持。
中国二炮自然成了美国的防御重点。除了东风A31,外媒也纷纷热炒东风A41。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东风A41,射程达1.4万公里,可以携带多达10枚分弹头,这加大了美国的拦截难度,报道称:美国拦截一枚分弹头需要4枚拦截导弹。一旦东风41列装部队,美国拦截所需导弹的数量就需成倍增长。如果中国采取诱饵弹和反制措施,美国就需要更多的拦截导弹。因此,从技术角度来说,东风41的部署将大幅提高中国的核打击能力。如果东风31与东风41弹道洲际导弹相互配合,将更加有效地突破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
回顾与展望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作为中国军队中最年轻、最现代化的军种,第二炮兵实现了作战力量由单一核部队向核常兼备的发展历程,作战样式由固定阵地作战向机动作战发展,作战能力由近、中、远程向洲际打击拓展的大跨越。初步形成了核常兼备、固液并存、射程衔接、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军事力量体系。同时,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防卫作战能力也大幅提升。
长剑倚天护神州、国家安危在双肩的中国第二炮兵,已经具备了“随时能够打仗,随时能够打胜仗”的全方位、全天候战略反击能力,成为保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倚天长剑”。
(魏宇鸿/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