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忙工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孙辈已经成为城市里的普遍现象。曾有调查显示,近7成“独二代”正受隔代教养。就在人们为老人带的孩子性格霸道、自理能力差等问题寻找解决良策时,一个更深层次的隔代教养问题又浮出水面:很多老人照顾孙辈时,对孩子有强烈的依赖倾向,他们渴望孩子时时、事事“粘”着自己,以“除了我谁也带不好孩子”为荣,甚至认为自己在孙辈生命中扮演的角色远比孩子的父母重要。

    对此,教育专家指出,老人对孩子的“依赖症”是隔代教养中祖辈宠溺孙辈的心理根源之一,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也无法根除。

    现象:老人自我价值感缺失导致“孙辈依赖症”

    4岁的贝贝从小由奶奶爷爷一手带大。与同龄人相比,贝贝的身形偏瘦小,每天吃得也很少,奶奶爱怜地评价孙子:“像小姑娘一样。”因为离不开奶奶,贝贝至今未上幼儿园。一见到生人,他就躲进奶奶怀里,不愿意与人接触。离开奶奶,贝贝常常表现出什么也干不下去的样子。

    天津市南开第一幼儿园园长李淑英表示,通过和祖孙俩接触,她明显地感觉到贝贝奶奶有依赖孩子的倾向。她说:“依赖孙辈的老人非常‘享受’孩子对他们的依恋。”据了解,有“孙辈依赖倾向”的老人常常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没觉得渴,老人就已经把水送到嘴边;户外活动时,老人目不转睛地盯着,不让孩子跑得太快,站得太高……因为老人照顾得过细、过多,孩子不仅自理能力很差,而且跟父母在一起时都会感觉“不适应”,反而更依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消极的循环:老人依赖孩子,孩子更离不开老人。时间长了,就出现了“除了老人谁也带不好孩子”的情形,不知不觉中,孩子的各种表现、各项能力都弱于同龄人。

    李淑英表示,在与幼儿家长接触中,她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人有“孙辈依赖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老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在照顾孙辈的过程中,他们发掘了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当孩子依赖于祖辈时,老人的心理得到极大满足,于是更加乐于“负责”孩子的教育和大事小情。“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父母与老人的关系也会因此变得有些紧张。当老人事事都表达出‘不容置疑’的意见和做法,而且孩子只听老人的话时,孩子的父母通常都无可奈何,由于工作忙,又只能接受现状。”

    一位80后妈妈在网上晒自己的经历:她多次因为孩子就医问题跟婆婆发生争执。1岁多的孩子刚出现低烧症状时,婆婆就坚持到医院就医,而她认为可以在家用物理方法治疗。拗不过婆婆,她把孩子送到医院治疗,医生也表示孩子症状较轻,不用打针吃药。回到家后,婆婆表示:“就应该上医院,只有听到医生说没事儿,才能放心!”这位80后妈妈说:“婆婆总是能找到‘理所当然’的依据,很难接纳别人的意见。真想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不再让婆婆照管孩子了。”

    剖析:“孙辈依赖症”的弊端

    与此同时,老人对孙辈的依赖同样会发生吃力不讨好的尴尬。

刘奶奶告诉记者,她今年58岁了,两个儿子在外地工作,因为工作太忙,孙子孙女只能托付给她照顾。虽然跟孙子孙女在一起很快乐,但要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上学放学还有玩乐,每天非常累。她说:“本来想着退休后能出去旅游、会会好友,现在只能等孙子孙女长大以后再说了。”让她心酸的是,两个儿子每次回家,都会抱怨说:“孩子脏死了、学习成绩这么差,你是怎么带孩子的啊?”

    林大爷有个孙子,平时除了照顾他上幼儿园,周末还要带他去青少年宫。林大爷说他本来可以经常去看看亲友,可是因为肩负照顾孩子的任务,一年之中难得有机会和老友聚会。“带孩子最累的还是心里。”让林大爷委屈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带孙子,但儿女们有时却不认同,总说自己太宠孙子,没把孙子教育好,弄得孩子很娇气,每次想到这些他心里就难过。

    60岁的方大明退休后,还没想好退休生活怎么过时,孙子涛涛就出生了,他自动“转岗”,开始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可几个月下来,原来好脾气的老方却经常跟亲戚朋友诉苦:“本以为抱孙子很快乐,但我儿媳妇一会儿嫌我太宠孙子了,一会儿又嫌我不注意卫生。她也不想想,我又要做饭又要照顾小孩的吃喝拉撒。他俩倒好,好像孩子生下来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爱自己的孙辈,是人之常情,但是,事情不能走极端。一旦染上了“孙辈依赖症”,就会产生很多弊端。

    从孩子的角度说,爷爷奶奶溺爱孩子,会使孩子变得任性,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甚至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尤其是爷爷奶奶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长此以往,孩子在成长中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产生心理与行为的障碍。

    从老人本身说,他们渴望孩子时时事事“黏”着自己,有一种“除了自己谁也不能带好孩子”的“光荣感”。由于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关爱孩子身上,因而逐渐地失去了自我。他们在对孩子付出爱的同时,也享受着孙辈们对自己的依恋。一旦孩子离开自己,他们的精神和情感就会无所寄托。但是,孙辈长大了最终会离开自己的,在孩子离开了自己之后,他们像呆在“空巢”里的“老鸟”一样,内心会变得空荡荡的,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无益的。

从家庭关系上看,孩子的父母与老人的关系也会因“依赖症”变得紧张。当老人在关乎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事事都表达出“不容置疑”的意见和做法,而且孩子只听老人的话时,孩子的父母通常都无可奈何,只能接受现状。这样就会带来孩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建议:当好配角,活出“自我”

    怎样防止自己染上“孙辈依赖症”呢?关键是要做到“保持自我,放手去爱”。

老年人应当有自己的生活,要在照管孩子的同时,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和丰富多彩。孙辈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老人要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要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拥有“自我”的生活,可以防止当孩子不再需要贴身照料时,老人再次失去“心理依赖”,从而出现抑郁倾向。

    要学会放手去爱。整天围着孙辈们转,把孩子的生活想得过分周到,这种爱对孩子其实是一种伤害,会让孩子的心智发育不健全,使孩子的各项能力得不到锻炼。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孩子自己的事情和孩子在家里应该承担的事情,尽量让孩子亲自去做,祖辈人不要越俎代庖。

    心理咨询师李百珍表示,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将来能在剧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祖辈们要自觉做教育隔辈人的“配角”,孩子父母的责任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父母才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