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济宁市老干部工作座谈会和山东省老干部局(处)长培训班会议精神,按照山东省委老干部工作“一领三化”总要求,邹城市委老干部局于6月下旬至7月中旬,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分六个走访组,对全市实职县级干部和离休干部开展“大走访”调研活动,摸清老干部现状,研判离退休干部生活精神状态,进一步完善联系离退休干部制度,提升老干部工作精准化服务能力。

一、“大走访”活动情况和离休干部现状

邹城市现有离休干部147人,此次活动走访到位140名,7名离休干部因在北京、山西等异地居住暂时未进行走访。收集核实老干部的基本信息、工作简历和退休后参加社会活动等信息2000余条;填写《邹城市离休干部信息采集表》《征求离休干部意见台账》200余张;收集整理就医医疗、文化建设、老干部社区党建、学习活动场所和待遇落实等8大项30余条意见建议。通过分析离休干部基本情况和意见建议,邹城市离休干部呈现以下特点:

1、从离休干部人数、身体状况和退休所在单位性质看:我市现有离休干部147人,与2014年274人相比,以平均每年约25人的趋势递减,离休干部人数下降趋势明显加快。走访的离休干部,平均年龄90.9岁,其中最大年龄104岁,最小年龄83岁,百岁及以上者4人,90至99岁82人,90岁以下54人,90至99岁离休干部占绝大多数;有8名离休干部长期或短期在医院重症监护室,16名离休干部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即重病离休干部占到人数的17%,116名离休干部健康状况良好或生活能够自理,离休干部“高龄化”、“高发病”趋势明显。140名离休干部中,企业离休干部20人,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120人,机关事业单位占大多数。

2、从居住情况看: 28名离休干部因身体状况、家庭情况、个人意向等不同原因在平房居住,占20%,其余在楼房居住;7名离休干部在乡镇居住,133名在城市居住,居住地在邹城市的多个区域,但也有超过50名离休干部居住在泉兴家园、文博苑、凤凰山路等新建或老旧小区,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状态。有29人离休干部单独居住或由保姆照顾起居,其子女或在外地工作,4名离休干部表示存在护理人手紧张的困难。显示随着离休干部年龄的增大和自理能力的下降,对日常服务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3、从离休干部诉求及意见建议看:邹城市离休干部普遍有较高政治觉悟,对近年来国家、省、市的老干部工作总体评价满意度高。走访的离休干部普遍表示,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在离休干部看病就医、走访慰问、养老待遇等各方面给予了充分照顾,对当前的老干部政策和对老干部的服务及相关待遇表示非常满意,显示近年来邹城市的老干部工作卓有成效。在意见建议方面,有3名离休干部表示市级层面每年都对离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送生日蛋糕,但所在单位近年来未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希望单位定期开展走访活动;有5名离休干部表示分别存在看病转诊难、医疗报销周期较长、限制多和住院床位紧张等问题。

4、从离休干部精神状况看:超过10名离休干部表示随着老伴、老朋友、老战友、老同事的故去,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缺乏交流;日常参加老年大学、社区社团等相关学习、文娱或体育活动的离休干部仅有4人,活动交流圈子狭小。显示离休干部年龄较大,接受能力下降,参与社会活动、与外界交流少,精神空虚问题日益突出,对离休干部的精神关怀亟待加强。

二、邹城市的做法和下步打算

近年来,邹城市针对离退休队伍结构发生变化的新常态,牢固树立精准服务理念,积极探索老干部服务新方式、新方法,不断夯实服务基础、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深化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推进精准化服务工作。

一是展示老干部风采。开展口述历史活动,组织人员到休干部家中上门采写素材,编纂《我的抗战》《不忘初心跟党走》《光辉岁月》《永远的战士—口述历史系列》等系列图书,讲述老干部、老战士在革命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二是保障待遇落实到位。夯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服务理念,坚持和完善定期向老干部通报情况、走访慰问、组织老干部参加重要政治活动、就地就近参观、日常走访等制度。每年初,为离休干部征订了《老干部之家》《党员干部之友》等报刊杂志。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健康、送文化“四送”倾情服务,提升服务工作水平。三是畅通就医绿色通道。印发《落实老干部就医绿色通道服务的通知》,与市卫健局、市人民医院等部门召开协调会议,开通离退休干部就医绿色通道,方便老干部就医。开展个性化查体,让老干部自主选择查体套餐。开展离休干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服务离休干部医疗团队,为离休干部配备智能医疗设备。四是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坚持每月集中到老干部家中送生日蛋糕,了解掌握最新情况。收集整理老干部工作创新案例,组织开展名录编撰,通过编印书籍、编发工作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全面宣传工作。

下一步,邹城市老干部工作将贯彻“开放、融合、共享”理念,强化措施,建立“一个领导联系,一个医疗团队,一条绿色通道,一个爱心团队”的“四个一”服务模式,精准精心服务老干部。

一是完善联系老干部制度。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建立市级领导、离休干部所在单位、老干部工作部门三方专人联系离休干部制度,确保每名离休干部都有专人联系服务,定期开展走访慰问。二是完善离休干部联席会议制度。充实市委离退休干部领导小组,完善老干部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老干部联席会议,及时解决老干部的有关困难问题。加强老干部工作的统筹,协调社会、政府部门等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老干部工作机制。三是畅通离休干部就医养老绿色通道。构建老干部医疗政策、门诊服务、医疗报销等“一卡办理、一站服务”模式,进一步压缩就医流程,缩短医疗报销时间,解决离休干部住院床位紧张问题。针对离休干部“双高”特殊情况,探索开展社区医疗及养老服务,通过远程诊疗服务、签约家庭医生、配备智能医疗设备等形式,为每名离休干部培训专业化的医疗团队,开展亲情化的医疗服务。四是完善离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组建由单位、老干部工作部门、社区等组成的离休干部帮扶爱心团队,积极帮扶困难离休干部。协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好各项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广泛调动社会资源解决困难离退休干部的实际困难,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老同志的心坎上。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结合当前老干部工作形势和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我们认真探索进一步为离休干部提供精准化的服务的方式方法,思考如何努力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几点思考和建议如下:

一是建立完善离退休干部信息平台。建议山东省建设统一的离退休老干部管理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信息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制订统一数据标准,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信息数据库,逐个登记、分类入库。创新离退休老干部管理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老干部管理服务”,有效实现互联网与老干部工作相融合,有效保证动态化管理和精准服务相结合。

二是凝聚老干部工作社会合力。建立健全老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卫健、医保、民政等部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老干部的困难问题。探索开展离退休干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离退休干部开展医疗巡诊。会同政府有关部门、社区及社会养老机构,逐步建立完善单位、街道、社区、养老机构、家庭相结合的离退休干部医疗保健、生活服务体系,为离休干部提供医疗服务、学习活动服务。对居住在乡镇、农村的离退休干部,镇、村两级党组织要给予多方面的关心照顾。

    三是突出对离退休干部精神人文关怀。要按照“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从优”的原则,组织好离休干部阅读文件、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各种重大活动,把党和组织的声音及时传达给他们。离退休干部所在单位在重大节日、离休干部生日、重病住院和家庭个人出现重大变故等时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把单位的温暖送到老干部家中。要不断完善老干部活动的阵地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活动,促进离退休干部的身心健康,为离退休干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供更多便捷周到的服务,对离退休干部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热心、活动上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