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90后”电子竞技选手若风为自己立下遗嘱的事情上了热搜,这让舆论又一次将目光投向遗嘱。根据中华遗嘱库数据显示,目前,该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有近15万份。有人说中国人避讳谈生死,但中国人的死亡质量却居世界末位。如何改善?立遗嘱、提前做好临终安排是方法之一。生前预嘱就是临终安排的一种,

事实上,《继承法》出台至今已有30多年,但生活中为处理临终事、身后事等出现家庭矛盾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些纠纷和矛盾甚至在一定程度成为家庭和睦的杀手。据北京市高级法院统计,在法院审理的继承纠纷中,因没有遗嘱而引发纠纷的高达73%。遗嘱如此重要,但当下的国人一说起立遗嘱之事,态度依然泾渭分明:或接受,或忌讳,纠结得一塌糊涂。

 

某某,河南人,34岁

三年前在老家,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小姑五个亲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因病相继离世,对我打击很大,这也是后来刺激我签署生前预嘱的原因。他们临终前都有被过度医疗的感觉,所以我很抗拒这些辅助生命的设备。特别是我奶奶临终不能自理,全身插满管子。她第一次从ICU出来清醒之后,第一时间就把自己所有的管子都拔掉了。但是后来就由不得她了。

鉴于我奶奶的教训,我对我临终环境的底线要求就是一定要干净。不要在我不能自理的时候用呼吸机和喂食管。我不希望靠辅助机器维持我的生命。这些对人来讲太痛苦了。

 

周某某,山西人,退休5年

我觉得遗嘱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家庭。有的家庭家大业大,子女也多,父母生前立遗嘱有助于防止身后子女争夺财产产生矛盾;多数家庭则比较普通,人员构成简单,父慈子孝,生前立遗嘱就显得比较多余。我周围很少有老人立遗嘱,即便有些老人有此打算,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操作。

 

陈某某,吉林人,退休7年

老人生前如果立了遗嘱,阐明了遗产的分配方案,百年之后,子女们就会按遗嘱去办,如有违者,可诉诸法律,公平处理。我们老家的邻居,两位老人相继去世,留下3间草房,哥四个争了起来,互不相让,打得头破血流,后来亲友调解也不奏效,最后对簿公堂,由法院依法裁断,才算了事。不过这样财产理清了,亲情弄没了。

 

您怎么看待立遗嘱的问题?您的家庭有立遗嘱的计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