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网文刷屏,瞬间引发网友热议,作者“描述”了南京正在推进的减负政策的效果:“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突击检查学校,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之后由此感慨道: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
不只是南京,全国各地都在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时不时能见到一些新举措出台。从严控课堂时长、校内考试次数,到整治校外培训,再到减少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等等。看上去每一项举措都有助于减负,但很多家长对减负政策不“买账”,担心孩子学得太少变成“学渣”,结果家长们得花更多时间辅导孩子作业,课外培训也越来越热。
为何减负难,原因不难找。在当前仍以看分数、排名次为主要录取指标的教育体系中,家长很难不关注孩子的分数。有网友表示,不让学生努力,如何提高成绩?考试制度不改革,减负只是扬汤止沸。
但是,不少人也认同减负这个大方向是对的,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都不希望“死读书”。有人认为,减负不应是简单的减作业、早放学,而是涉及教育资源分配、考试制度等深层次改革的系统工程。
各位“家”人,您怎么看“学校一减负,家长就焦虑”的现象,您怎么看我国减负的“纠结”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