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惩罚措施等进行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同时,也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过程列出了“禁止情形”。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2%的受访者坦言现在中小学老师不敢严管学生的情况普遍,受访的中小学生家长对此感受更为明显(72.9%)。对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人认为,现在家长对孩子都比较宠爱。“我身边有家长不希望孩子受一点委屈,不满老师正常的管理,甚至在学校当着很多人的面与老师争执,影响恶劣。慢慢地,老师就不能管、不敢管学生了”。

为什么老师会不敢管学生?调查中,68.6%的受访者认为当下教育惩戒被污名化,家长不信任老师,53.5%的受访者认为社会片面强调老师教书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育人的职责,50.6%的受访者认为“快乐教育”理念流行,人们更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教育惩戒的认可度降低。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分析,现在家校关系复杂,“家校共育”概念提出后,本应该是家校合作来培养孩子,结果有时演变成了家长干预学校正常教学管理。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