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一时间,玉树人们的安危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中组部老干部局第一时间了解玉树州老干部局及老干部受灾情况。当得知玉树州老干部局在地震中遭受重创、老干部受灾严重时,中组部老干部局一边组织局里的同志们伸出援助之手,一边联系全国老干部工作部门主管主办的15家老年期刊社。15家老年期刊社接到电话,禁不住为我们这个系统浓浓的情谊而感动。虽然在每次地震灾后全国老干部工作者和老干部都会捐款,可由组织出面来为我们老干部工作系统内部的同志捐款这还是第一次。各期刊社积极响应,踊跃捐款,短短几天的时间捐款数额就达40万。几天后,连同中组部老干部局同志们捐的两万元,共42万带着全国老干部工作者深情厚谊的专款,打到青海省救灾专用账户上,这笔款项将作为专款用于玉树州老干部局灾后重建。

三年过去了,玉树州老干部局的同仁们和玉树州的老干部们是否已经从地震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们心灵的创伤是否抚平?他们的生活是否恢复了正常?他们灾后重建进行得怎么样?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中组部老干部局和15家老年期刊社同仁们的脑海里。为此,中组部老干部局派出巡视员、副局长王维平同志在玉树灾后重建收官决胜之时,带领15家老年期刊的记者们组成慰问采访团到玉树慰问看望老干部工作系统的同志们和玉树的老干部。这次玉树之行,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天下老干部工作者、老干部是一家”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慰问采访团在玉树受到最高礼遇

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老干部局局长高玉兰同志全程陪同此次慰问采访活动。我们在西宁转机时,她已经早早地等候在机场。一见面,漂亮、干练、热情、细心的她就给大家留下了美好印象。她不停地向大家介绍玉树的情况,特别是提醒大家到了高海拔地区应该注意的事项。幸运的是,在飞机上我和高部长坐一起,一路上她传授我很多应对高原反应的经验。

我们一行一下飞机,玉树州委副书记吴德军,州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传河和州老干部局局长吉洛同志就在机场迎接,并为每位同志献上洁白的哈达,这是藏族同胞欢迎远方尊贵客人的礼仪。玉树同志们的盛情让每个人心里热乎乎的,就连缺氧状态下的头昏脑胀也有所缓解。

接下来的最高礼遇让我们一行无法用语言表达那份感动。为了不给当地添麻烦,我们提前预订了食宿,可玉树州老干部局的同志还是用当地最隆重的方式招待我们。局里的同志们全员出动,提前一天在山坡上搭起帐篷,支起灶台,亲自为我们生火做饭。这些同志基本都是藏族人,个别同志汉语都说得不太流利。他们没有太多的言语,但用藏族同胞特有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热情好客:把饭做好,微笑着端到我们面前。我们能表达感谢的方式就是一再地说“谢谢”“谢谢”。在每个人眼里,这顿饭是任何高级酒店的菜肴所无法比拟的,因为里面饱含着玉树州老干部局同志们最真挚的情谊。很多记者感觉过意不去,大家不约而同地商量着还能再为灾区的同仁们做点什么。

吉洛——抗震局长

几天的采访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当地人就是玉树州老干部局局长吉洛。从这位豪放、重情、低调的康巴汉子眼中,我看到了奉献、坚韧和信心。

在玉树,吉洛是有名的“抗震局长”。2010年元月,他从州人事局副局长的位子上被提拔到州老干部局任局长,三个月后地震发生了。

地震后第一时间,他顾不上询问亲人们的伤亡情况,立即赶往附近的州综合职业学校,在倒塌的女生宿舍废墟中与解放军一道抢救学生,然后去州里的老干部家里查看受灾情况。这时他得知侄女、表妹等11位亲人遇难,可作为一名州老干部局长,他只能偷偷地抹把眼泪又投入到抢险工作中,因为他清楚身后有5000余名老干部。对于老干部来说,他在,主心骨就在。

地震发生后,吉洛规定局里的同志要“12小时上班、24小时开机”,尽快调查了解老干部受灾情况,并按省、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对老干部遇难、受伤及财产损失情况进行登记。当时,有的干部亲人遇难,需要处理遇难者后事,对这一规定不理解,当得知吉洛局长在地震中也有亲人遇难、财产受损,纷纷放下家里的事,投入到工作中。

受灾后,帐篷、棉被、大衣、净水器、电池等救灾物资非常紧缺。州委、州政府规定,救灾物资来了要优先发给群众,吃财政饭的人后领。这可难坏了吉洛局长,老干部虽然是吃财政饭的人,可他们年老体弱,哪禁得起折腾?吉洛先跑民政局沟通,再找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反映:老干部是弱势群体,个别老干部退休金少,家庭本来就困难,要让他们在这种关键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是磨破嘴皮,人家就一句话:谁也不能破这个规定。吉洛急了,冒着挨批评、受处分的危险,一个人跑到救灾物资运送必经地,硬是为老干部“截”了一些救灾物资。

很多媒体了解到他的事迹后要求采访,都被他拒之门外。说起这些事,他轻描淡写地说:“我是老干部局长,这些事我不干谁干?我就是为老干部说话的。”

在玉树采访的几天里,我一直在思考:吉洛局长为啥能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去为老干部争取利益?这个问题在我们离开玉树时有了答案。慰问采访结束时,吉洛局长和大家一一告别,握手、拥抱。汽车开动的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吉洛局长的眼里闪着泪花。那时,我一下子理解了这个重情重义的康巴汉子的所作所为。

玉树的老干部,好样的

在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还有一群人不得不提,他们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就是玉树的离退休干部。

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灾难发生后,老干部们自觉集合起来,“老干部局的同志平时对我们很关照,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要帮他们做点什么……”在老干部局的指导下老同志们成立了老干部抗震救灾工作志愿者小组。老干部志愿者们根据群众居住分散的特点,划分片区,协助老干部局向群众开展地震常识及政策宣传,涌现出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久才仁是玉树州商务经贸局的一名退休干部。在强震降临的一刻,他撇下同样处在灾难中的家人,以年迈之躯投入到抢险救援的队伍中。白天,久才仁忙着配合上级部门疏散和安置受灾群众,发放赈灾物品,帮助料理受灾群众的生活,给受伤的群众送饭、送物。晚上,久才仁又和老干部局的同事们打着手电筒来到各个临时救灾帐篷里,以“掏心窝子的话”与受灾群众谈心、交流。

——受地形等条件的影响,玉树灾后重建没有向周边继续扩展的空间,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在这种情况下,离退休干部们在利益面前表现出高风亮节。老干部公却元德近1亩的宅院被征用为绿化地,他说:“新玉树的建设需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在规划和政策面前我不带头谁带头?”老干部尼玛扎西的房屋,地处黄金地段,每年租房租地收入可观,他说:“新的规划征用我家临街的门面房和宅基地,我无怨无悔!”

玉树老干部灾后的生活现状一直是中组部老干部局的牵挂。王维平局长一到玉树马上召开老干部座谈会,了解他们灾后生活有无实际困难。会后,不顾旅途劳顿、高原缺氧、身体不适,又赶到老干部家中去慰问,了解走访老干部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而他所接触的老干部中,没有一人提到自己的生活困难,他们要表达的更多的是感谢、感恩。我们为有这样的老干部而骄傲!

几天的采访,我们一直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采访结束,大家静下来思考下一步能不能再为灾区的老干部工作者和老干部做点什么。有人说:玉树地处高原,在灾后重建中最缺的就是医生,我们能不能组织一些老年医生来做志愿者;又有人说:玉树老干部灾后生活上可能没有困难,可精神、心灵的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如何想办法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等。不管这些想法能否实现,都表达了我们一种美好的期盼,期盼玉树的老干部工作发展得更好,期盼玉树的老干部生活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