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病,顾名思义就是患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医生的线上即时交流或者留言交流,得到对自身病情的初步判断。据媒体调查,一般的网上看病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医疗平台咨询,由医院或医药企业建立的独立医疗平台,如医院网站和“好大夫”等医疗平台,针对患者的提问进行解答;二是网友互助,通过网络互助问答平台如百度知道等,网友间进行病情讨论与互助;三是微博问诊,患者通过微博平台与医生进行点对点的直接交流。

患者:省钱省时省事

与医院就医相比,网上看病之所以对部分人群有很大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省钱省时省事。我们来算一笔账,在中等城市,家住市区的患者到本市较为知名的医院就诊,来回就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加上排队候诊,半天时间不够,而且要花上30多元钱车费,知名度高的专家门诊挂号费还要百余元。在一般情况下,专家无暇细听患者的诉说,往往是患者“历尽艰辛”见到了专家,几分钟就看完了病。相比之下,网上的挂牌专家不需要挂号费,通过电子邮件交往,医生会很详细地回答患者的提问,如果不清楚,还可以继续提问,不受时间限制。

据媒体调查,经常网上看病的有三种人。一是图方便、省钱的人,如一些病情比较轻或居住在偏远地区就医不便的人,上网咨询方便快捷,也省了在医院看病的许多程序和费用;还有一些快节奏人群,他们尽管收入很高,到医院看病不在乎医疗费,但是工作非常紧张,经常早出晚归,有时候双休日也要加班加点,根本没有时间去医院看病,而采用网上看病的方法,这类人只要在工作的时候见缝插针,敲敲键盘,找找网上医院,就能轻松自如地解决问题。二是有难言之隐如性病或皮肤病的人,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病情,于是选择网上求医。三是寻求疑难杂症良方的人,尤其是一些患者病情到了晚期,常规治疗无效,就“病急乱投医”,在网上寻求各种治疗办法。

医院:花小钱办大事

有关专家认为,网上看病是最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医疗形式,网上挂号、网上咨询、远程诊疗、医疗求助等各种服务因其便利、新奇等特点,吸引了消费者。网上看病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诊断和治疗的分离,也就是病人在自己家里或者其他方便的地方,按照网上医院的要求叙述病史,或者进行某些方面的检查,把检查结果发送给网上医院,网上医生据此作出初步诊断,安排治疗事宜。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队伍的日益壮大,为网上看病市场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专家坦言,诊断和治疗的分离如果处理得当,除了方便患者,还能使中小医院、门诊克服自己在设备、科室配备上的不足,同时发挥自己在一些专科治疗上的优势。医患双方尽可以挑选最优秀和最方便的第三方医院进行检查,而且患者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求诊时间,得到诊断结果后在合适的时间安排治疗事项。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一些专家集中的大医院,远程会诊等网上医疗方式,能够解决医疗场地、病房紧张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共享人才资源优势,也调动了专家的积极性。

对于医院来说,网上医院能花小钱办大事。与传统的媒体广告相比,网上医院耗资并不高,属于一次投资,多次使用。因为建立网站做宣传是极其便宜的,全部费用最多为申请域名、租用服务器空间、编写网页、扩充少数硬件设备和上网费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普及,上述各项费用也快速大幅下降。据测,上述全部费用大致和在一个省级最流行报纸上发布两期广告相当。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网上求诊显示其一定的生命力。

网上看病三大问题

在网上看病显示出其勃勃生机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一些专家对网上看病并不看好,“现在网上的信息太乱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这样认为。据相关媒体调查,网上看病如今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首先,网上医生资质难认定,网上诊断容易发生失误。潘小川就表示,网上医生毕竟没见过面,其技术性和真实性需要慎重考虑。普通人没医学背景,很容易把一些重大疾病对号入座,增加很多心理负担。一些网上医疗平台的可信度也有待怀疑:很多平台只需注册后,任何人都可成为“网上医生”。其次,网上存在不少假冒伪劣医疗网站和钓鱼网站。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的数据显示,最近以协和医院、北京301医院、北医六院等三甲级医院网站为仿冒对象实施诈骗的医疗、医药类钓鱼网站呈现抬头趋势,截至今年6月底,该联盟已累计认定并处理钓鱼网站共120195个。最后,网上医疗平台多为民营医院,医托儿、药托儿现象普遍。他们在患者咨询时故意夸大病情,目的就是诱导患者到指定的医院看病、买药。

网上看病虽方便,咨询不能代替诊疗

面对网上看病的这些弊端,业内人士认为,网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意见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实际去医院就诊。很多疾病发病机理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需望、闻、问、切,医生必须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和检查,才能对病情作出准确诊断,有时还要借助B超等其他辅助手段,才能基本确诊。给病人诊断的过程很复杂,不但要询问清楚病人的病史,还要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从某种程度上讲,体格检查更为重要,有80%以上的病症诊断要以体格检查为根本依据,而网上看病为图快速,一般不要求病人检查,但仅靠病史叙述,即使再全面也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再说看病时都会对病人有个感性认识的过程,即面对面的感官认识,这是任何文字都取代不了的。因此,患者通过网上咨询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了解之后,应有针对性地去正规医院相关科室做详细检查和治疗;若是网上遇到热心荐药、荐医者,患者需提高警惕,正规医院的医生接受网络咨询时,一般只提供治疗原则、做些健康知识普及,不会随便推荐具体的药物。而对于网络上一些治愈各种疑难杂症、攻克世界难题的夸大宣传更需警惕。

为使网上问诊健康发展,业内人士呼吁:亟待规范网上医院的市场秩序,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网站的监督指导,同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击老军医老中医等网上游医的非法行医活动。潘小川表示,当务之急是规范通过资质认证等方式规范网上医疗咨询市场。国外健康医疗咨询的平台,多是经过国家权威认证的有资质健康管理公司,采用会员制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而我国则在这方面并无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