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山上  优势发挥梁上

——岢岚县农业系统退休干部党支部发挥党员群体优势作用侧记


岢岚县是山西晋西北一个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靠县城北侧有座小山,名为“花果山”,但多少年来,山上既无花也无果。20114月,县农业系统一群退休干部老党员自发地上山安营扎寨,他们引水修路、填沟造地、挖窑洞、建砖房、盖大棚、植树育苗、培育花木、种植花果和蔬菜,还把支部和各种学习活动搬到山上。经过两年多的奋斗和打拼,如今的花果山苗木繁茂、瓜果飘香、一片生机、景色宜人。这一特殊群体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和共同信念,不断进取、乐此不疲。他们的作为和影响越来越大,取得的佳绩和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他们的行为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还被群众誉为岢岚县的“南泥湾”精神。

“靠单打独斗不行,只有形成群体优势才能有所作为。有所作为没有活动场所和经济基础做保障,支部开展工作就是空中楼阁”

这几句话,是67 岁退休干部、原岢岚县农工部部长、现任农业系统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张文瀚当初与几位老党员商议如何能有所作为的共识。

2010 年,当时农业系统退休干部党支部共有老党员76 人,其中做过行政工作的38 人,技术工作人员13 人。这年腊月,时任支部书记的张文瀚,在与老党员聚会时,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该做点什么事,不能闲着度日的话题。他们一致认为靠单打独斗难做成事,如果能把干了一辈子农业的老同志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一定会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事业来。最后,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全省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张文瀚这位有影响和有威望的老农工部部长身上。从此,他就和几位会管理、懂技术的老党员出谋划策,开始布局拿方案。

张文瀚说:“没有活动场所和经济基础做保障,支部开展工作就是空中楼阁。”经过大家多次商议,决定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发展经济。建基地就得有场所,搞经济开发就得有土地,一无场所二无土地怎么办?他们想到了开发荒山。于是便主动与东街村联系,将花果山上的120亩荒地作为义务植树育苗基地包了下来。土地有了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支部11 名老党员一合计,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凑了32.7万元。在张文瀚的倡导下,成立了“茂源苗木合作社”,并喊出了“打造优秀花果山”的口号。为打有准备之仗,他们组织名有一技之长的老党员赴内蒙古、北京、河北等地学习苗木培育技术。

2012 年初春,一群老党员扛起铁锹和镐头上了花果山,开始了建基地和实现绿化荒山的梦想。

一群老党员不分男女,统一身着迷彩服,起早贪黑,锹挖镐刨,轰轰烈烈地开始建基地、植树育苗绿化花果山

要上山就得修路,要生产生活就得解决水和电,支部要上山就得有活动场所,要经营就得有项目。老党员们想等是等不来的,一切只能靠自己。修路工程量大,他们就大活雇机械,零散任务自己干;开挖窑洞,砌砖房要技术,他们就花钱雇大工,自己做小工;锹镐无法挖出育林坑,他们就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

张文瀚回忆说:“基地建设以来,除了冬天我几乎每天早上五点就上山,却每一次都能见到支部委员党建平,他早就出工干了起来。大家不约而同地选他当了基地负责人。他不嫌苦不怕累,以基地为家,长年吃住在山上守摊子,十分辛苦。”今年62 岁的退休干部、原农工部副部长、现任农口第一支部书记党建平,双手布满了老茧,身穿褪色的迷彩服,脚蹬一双黄胶鞋,人显得格外黑瘦,看上去比农民还农民,但精神头十足。他很自豪地说:“在大家当中我最年轻,作为一名党员和基地建设发起人之一,这些付出都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一年四季,他都坚持在山上守摊子,春夏秋三季老伴就在家里忙碌,只有冬季老两口才能在山上团聚。

党小组组长张迎琪,虽然70多岁,但每次上山植树都不缺席。有一次刚刚输完液体,他仍然带病上山植树。今年四月,因义务植树面积增大,为抢时间,三个支部上百名老党员全部上山植树。为确保成活率,十几名总支委员和支部书记每天坚持在山上为树苗浇水,一干就是70多天没有下山,当有人问起如此辛苦家人是否支持时,老党员们都满脸喜悦地说,不但大力支持,每次遇到集中运树苗人手不够时,老伴和子女们都主动上山帮忙。

刘翠花,66岁退休干部、原农工部纪检书记,现任农口第二支部书记,她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做法也有些人不理解,说你们退下来钱够花、觉够睡,每天上山辛辛苦苦图个啥?其实我们的举动与钱根本没关系,大家就是图个能做些什么,给社会做个好样子,建基地十分艰难,一切都是白手起家,为解决中午饭,锅碗瓢盆、米面和蔬菜都要自己从家带。为解决办公用椅,我拿出300元钱上街买了6把。”

2012年,随着退休干部党员增多和基地建设加快,他们又义务包下500亩荒山,作为新的战场,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植树、绿化花果山的战役。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奋战,目前,基地水、电、路三通,填沟造地5亩,建起油桃、葡萄等鲜果大棚6座,植树160亩,育油松苗30亩,培育花卉和适应高寒山区树种17个。开挖土窑洞3间,建砖构平房7间。眼下,他们正在规划实施山地牛羊养殖场、修建沼气池、养老场所等项目。如今的花果山已成为县城百姓休闲观光、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不仅为当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为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岢岚县委老干部局局长王贵林总结说:“这一先进典型的培塑和发展,是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县委书记王志东多次上山与老党员们共商当地建设大计和排解难题,每一次植树他都和老党员们一起参加。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亚峰,为解决当地水、电、路和院内硬化、体育活动器材等具体问题,几次组织召开县直有关部门领导协调会,列出时间表逐一落实。”

党建工作与基地建设相互促进,二者相得益彰。随着退休干部党员逐年增加和基地建设的加快,201212月,农业系统退休干部党支部整合为农业系统退休干部党总支,由原来1个支部、5个党小组、76名党员,发展成3个党支部、15个党小组、101名党员。这一组织形式和结构上的变化,为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和基地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

发挥主阵地作用,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退休干部党总支结合自身实际和党员特点,把基地作为党建工作的主阵地和大本营,利用三间窑洞办起了图书阅览室、大戏台、娱乐活动室等。将砖构平房作为党总支办公室、学习开会的场所。并建立和规范了党建工作的各项制度。通过创新形式和抓手,使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实现了有场所、有载体、有制度。

利用优势作用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助学和公益事业。党总支依托扶贫基金筹集到资金40余万元,救助大中小学生108名;组织老党员捐款,救助白血病小学生1名;组织懂技术的老党员,为周边果农作义务指导;退休干部第三支部(艺术团支部)。走街进村为老百姓义务演出;他们四处化缘筹集资金30 多万元,修复岢岚历史上佛教文化场所云际寺。

2013年,忻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吉久昌曾两次专程上山看望了这一特殊群体,并十分敬佩地说:“你们发挥了群体优势的先进事迹十分感人,老有所为乐在其中。尤其以基地为试验区,为山区农民致富发挥了示范作用。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扩大规模,吸引更多老同志参与。”

这一特殊群体的事迹,诠释了共产党人那种理想永存、不懈追求的崇高境界。正如退休干部马卫,在她所作的一首诗朗诵《有这样一面旗帜》中写到的“一面旗帜,打开了一扇门,走出了一条路,留下闪光的足迹;一面旗帜,飘在了山头,映红了天,人生第二春更加灿烂无比。”

                      基地建设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