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潜伏》曾火爆荧屏,该剧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疑和惊险,尤其是孙红雷饰演的余则成一角,备受观众喜爱。他潜伏在敌人内部,机智过人、信仰坚定、具备超常忍耐和应变能力,为解放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荆州,也有这样一位人物,抗战期间,他曾经潜伏在敌人“心脏”,凭借超人胆识和大无畏精神,不辱使命,危中寻机、乱中取胜,为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中共党员、抗战功臣曾海东。老人如今已94岁高龄,身体依然硬朗,思维清晰,谈起隐蔽战线的故事,一脸自豪。 


孤身潜入虎穴,收集机密情报

曾海东,沙市区岑河镇人,191912月生。他4岁丧父,靠大哥抚养长大。

19417月,曾海东从沙市中学毕业。眼看日寇横行,思想求进步、不愿当亡国奴的他投笔从戎,加入当年由中共江陵县中南区委书记段振经领导的革命组织。

段振经秘密安排曾海东进入日伪沙市保安司令部,担任党的地下联络员,即潜伏特工。他的任务就是收集日伪军机密情报,策反日伪沙市保安司令部长官曾尚武,因工作隐蔽、身份特殊,曾海东只与段振经单线联系。

曾海东面见曾尚武,利用自己和曾尚武“家门”关系,取得他的信任,被曾尚武任命为中尉参谋。参谋处纪律相当严格,不准与外人沟通,来司令部人员要登记审查身份,这对曾海东开展工作不利。情急之下,曾海东申请调到副官处当副官,曾尚武同意了。曾海东潜伏在日伪沙市保安司令部,凭着过人胆识和智慧,为我党输送了很多有价值的机密情报。他在潜伏期间,先后担任过连长、营长、副团长、代理团长等。 


解救被捕同志,掩护被困领导

194238日,时任伪司令部副官的曾海东,趁值班之机,从军械库取出短枪3支、步枪2支、子弹2箱,于当夜亲手交给段振经,用以武装岑河区三湖敌后武工游击队。这支敌后武工游击队经常出没于岑河口(今岑河镇)敌占区,他们摸岗哨、拆桥梁、剪断电话线、狙击抢粮队,搞得敌人晕头转向。

由于敌强我弱,革命工作非常困难。日伪沙市保安司令部驻资福寺一个连,派一个班兵力围攻中共岑河区公所,新四军组织成员皮文友不幸被捕,被押送到日伪沙市保安司令部判处死刑。就在即将枪决之际,曾海东冒险出面向曾尚武说情,救了皮文友一命。

当年7月,中共江陵县中南区委书记段振经被敌人围在湖中,曾海东赶到资福寺(今资市镇)命令陈姓伪连长撤兵,这才让段振经等人解除围困。曾海东接段振经在自己老家楼上藏匿半年之久,生活全由曾海东哥哥供给。曾海东掩护段振经一事,段振经之子段昌期这样写道:“曾海东冒着倾家荡产和杀头的危险掩护革命者,其情可敬,此恩难忘。”

 

策反伪军司令,国共联合抗日

日寇占领沙市期间,全城戒备森严,出入都要“良民证”。为方便新四军出入沙市,曾海东利用身份,从日伪张金乡乡长田美芳处弄到250张良民证,交给新四军45团团长倪辑伍,以方便该团官兵出入沙市购置医药物资及日常用品,满足革命需要。

曾海东不辱使命,提脑袋干革命,工作圆满出色,被记一等功多次,得到党组织表彰。194211月,曾海东由段振经和王开吉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828日,中共湘鄂边区第三军分区司令杨经曲进驻沔阳,全面抗日。受上级指示,曾海东苦心策反曾尚武。在曾海东周密安排下,日伪沙市保安司令部长官曾尚武和杨经曲在观音垱铁佛寺庙见面会谈,商定共同抗日。双方商定军事机密电台密码,为“元”、“亨”二字,杨经曲拨“元”字电码,曾尚武拨“亨”字电码。

当年日寇常出沙市烧杀掳掠,曾尚武通过机密电台向杨经曲透露情报,告知日军多少人及武器装备,杨经曲指挥部队打得日寇有去无回。合作3次,消灭日军两百余人。

 

下令虎穴锄奸,参战中原突围

19449月,曾海东策反日伪江陵县县长周德仁没有成功,被其识破身份。周德仁甘当汉奸,密令处决曾海东。曾海东与其斗智斗勇,安排我党人士李达伍到伪江陵县当传令兵,专送县公馆文件。曾海东向李达伍下令见机执行暗杀周德仁锄奸行动。1945518日,李达伍去送文件,发现周德仁熟睡,当机立断用杀猪刀结果了周德仁的狗命。

19459月,因叛徒告密,中共江陵县中南区委书记段振经不幸被捕牺牲,不久,和段振经一起介绍曾海东入党的王开吉也因病去世,一时间,曾海东真实身份无人证实。

失去组织,并没有失去革命信仰。19462月,曾海东毅然放弃代理团长官位,离开每月官饷190大洋的日伪沙市保安司令部,来到武汉大悟县白果树湾投奔李先念领导的中原军区司令部。李先念得知他的潜伏经历,安排他去王树声的文艺队。当年6月,国民党军队以宣化店为目标,分四路围攻中原解放区,悍然发动对解放区全面进攻。626日晚,李先念指挥部队作战略转移,开始中原突围。李先念、王震率领中原军区直属队和二纵队主力为北路向西北突围,部队连夜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平汉铁路“钢铁防线”,抢在敌发动总攻前,跳出其内层包围圈,越过天河口和苍苔地区,进入伏牛山南麓。王树声率一纵队为南路向西南突围,曾海东所在文艺队在宜城流水渡口遭敌军围堵,曾海东与战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枪管打得发烫。激战后,部队主力突破敌重兵防守的汉江防线,曾海东因伤未能挺过汉江。上级指示,幸存士兵自行隐蔽,不暴露身份、不出卖组织。此令一下,曾海东与其他幸存者无奈回老家,与部队彻底失去联系。

 

有过3次婚姻,一生无儿无女

曾海东回到岑河,在岑河砖瓦厂做工维持生计。新中国成立后,他还来不及体味革命胜利的喜悦,就在1950年被错划为反动军官,以反革命罪判刑9年。接到判决书,曾海东长叹一声,写下一首诗:“突遭判刑气不平,奇耻大辱向谁云。立志改造心无二,要树典范立人群。”蒙冤受屈,曾海东不忘树立典范,注重自身名节。此后他在沙洋农场改造,刑满后被留沙洋农场做宣传工作,直到1981年湖北省44号文件精神下达,他才落实政策平反正名。

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6周年八一建军节大会上,曾海东被评为十大功臣;2005815日,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国家给曾海东颁发金质纪念章和1000元慰问金。虽是迟来的政治荣誉,还是对这位抗战老兵带来莫大的精神慰藉。

曾海东一生有过三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杨春香,属包办婚姻,两人生活一年多,杨春香因病去世;第二任妻子朱胜英,是曾海东参加革命后结识,两人情投意合,因为干革命,朱胜英被国民党下毒害死,这成为曾海东心头永远的痛;第三任妻子陈福英,是原沙市纺织二厂职工,两人1962年喜结连理,共同生活40余年,陈福英于2004年离世。

曾海东无儿无女,和大哥的孙女一起生活在岑河镇黄港村,每月靠低保和复员军人补助费维持生活。日子虽清贫,曾海东从不抱怨。他重感情,常怀念“几多战友疆场死”;他讲名节,认定“名声从古诚难得”。对党和人民,他无愧于心。

94岁高龄的曾海东爱看新闻、爱写诗,乐天知命,安享晚年。他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看得出老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如今与他同期的战友都已作古,惟曾海东健康活着,耳不聋、眼不花。谈到养生之道,曾海东说,自己制定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早晚散步,少吃荤、多吃素,少坐、多动。另外最重要一点,是心态平和、没有私心杂念。“简简单单生活最好”,曾海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