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健在时,每年的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总是早早起来,把大院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而后小心翼翼地在大门口的左边插上五星红旗,31个春秋从未间断过。
父亲是豫北人,农民出身,为人忠厚、正直、善良,一辈子从没与人“红过一次脸”。解放前,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一年四季给地主当长工,可到头来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抗日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长驱直入,疯狂实行“三光”政策,在一次灭绝人寰的扫荡中,日军点燃了我爷爷的房子,又把他推进大火中烧死。
有一次,日寇扫荡搜山,到处抓人抢掠,家人逃难失散,我和几个村邻藏在一个浅山坡的小山洞里。天上敌人飞机投炸弹,一个好端端的村庄,顷刻一片火海。我们躲避的那个山洞,情况非常危险。我几次恳求乡亲们换个地方躲避,但谁也不敢动,无奈之下,我独自一人跑出山洞找家人。当我刚跑到一座小山顶时,就看到对面半山腰两个皇协军,端枪押着十几个绳捆索绑的村民,父亲也在其中。我禁不住喊了一声父亲,两个皇协军一面冲着我摆手喊“来来来”,一面举枪向我射击。我扭头就往回跑,刹那间两条火光已从我身边穿过。后来听我父亲讲,那两个皇协军说,这个小孩(当时我8岁)跑得真快。
父亲被日军抓到山西壶关、长治、晋城等地当苦力。其间他多次反抗斗争,被皮鞭抽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直到有一天日军换防,父亲才趁混乱之机逃脱了“虎口”。
这段血腥、屈辱的历史,让父亲十分痛心:“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无论哪个朝代,国破家必亡,唇失齿定寒。”他常常对我们兄弟说,无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掉这段国仇家恨。你们长大以后要跟着共产党,为国家做贡献,为你们死去的爷爷报仇雪恨。
我父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解放战争打响后,他首先在村里串联了20多名身强力壮的中青年,组成农民支前担架队,主动送公粮、抬伤员。他常常冒着枪林弹雨,穿梭奔波在战场上。部队打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晋、冀、鲁、豫4省交界地区,如长治、邯郸、聊城和我省的豫北一带,都留下了他支前的足迹。他的担架队曾多次被命名为“支前英模队”和“救死扶伤队”;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支前模范”和“模范担架队长”。
每当父亲回忆起这些往事,总是滔滔不绝地说:“五星红旗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节日插国旗,就是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饮水思源,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永远爱党、爱国,跟党走。”
父亲临终前,特意嘱咐我们兄弟,要把他制作并挂了几十年的国旗保存好。他说:“我一生勤俭度日,除了这面国旗外,没有什么留给你们。它就是咱家世世代代的‘传家宝’。”
按照他老人家的遗愿,我们把五星红旗保存得完好无损,也像他老人家那样,重大节日时隆重地插在大门上。如果父亲有在天之灵,他肯定会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