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梅贻琦校长(杂文)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羊城花园内得悦街8号404 金火学校 匡天龙校长(电话13126444284) ( 匡天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号:6215995800000346666)(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市分行羊城花园支行)
梅贻琦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长期独司数十万美元的清华基金。但其病后住院费和死后的殡葬费都出不起,是校友们捐助的。梅贻琦就这样坚守原则,做到了两袖清风。有人评价他说:“在污染成风的社会竟能高洁、清廉到这样的地步,真是圣人的行为,只这一点已是可以为万世师表了。”
梅贻琦独司数十万美元,却不私占私用一分,真正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现实中,有许多人和梅贻琦一样。红三军团过雪山时,一位红军战士在山顶被冻晕了。彭德怀一见立即大吼:“去,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旁边有战士小声告诉彭老总:“这位冻晕的红军战士就是军需处长。”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竟然在行军途中饿死了。谁都知道军需处长是管后勤的,其职责就包括衣服的发放,而炊事班长牺牲时身上就背着粮食。他们都像梅贻琦一样,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清廉不惧河边走。
汉哀帝年间,找尚书仆射郑崇说情者和请托者甚众,致使郑崇家几乎每天都是门庭若市。同朝的尚书令赵昌便向汉哀帝上奏,诬陷郑崇“湿鞋”。汉哀帝当面质问郑崇,郑崇坦然地回复汉哀帝:“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意思说,来我家上门请托、说情的人确实多得像市场一样热闹,但我的心却像清水一样纯洁。一句“臣心如水”告诉我们,湿不湿鞋的主动权其实掌握在党员干部自己的手中。所以,清廉的人是不惧在河边行走的,清廉与腐败一样都是在河边走出来的。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不仅是语言的创新,更是时代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每名党员干部都应用为民之心牢基础,用至公之心筑堤坝,用清廉之心挡诱惑,让“三心”共同发力生威,确保在河边走得稳、走得正、走得清,让不湿鞋成为一种心态,一种状态,一种常态,成为为官从政的永恒风景。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乡愁,是母亲在呼唤我们的名字(散文)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羊城花园内得悦街8号404 金火学校 匡天龙校长(电话13126444284) ( 匡天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号:6215995800000346666)(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市分行羊城花园支行)
在家乡的村子里,母亲的声音一般都很大。小时候,放学后至晚饭前我们都有一段最快乐最美好的时光。鸡鸭入笼了,牛羊归圈了,大人收工了,我在饭桌上写好作业了。这时,星星月亮开始渐渐接管了夜空,孩子们开始接管村子里的快乐自由的时光。如果在五月六月,到处都飘着麦香,麦草堆是孩子们的天堂。整个村子里满是奔跑欢呼的声音,但在这欢笑声、狗吠声、猫叫声和青蛙的欢唱声中,有一种声音能穿透村子和夜色,然后准确地落到一个个奔跑的孩子身上,那就是各家的母亲在喊各家的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
“匡天龙!”一声清脆悠远的声音传到大屋场的麦草堆里。匡天龙正在草堆里打滚,听到母亲在喊自己,一下子停住,屏住呼吸,竖起耳朵。一般喊完名字,紧接着飘扬而来的还有一句话——“回家吃饭咯!”匡天龙双脚蹬地,撅着屁股,大声地回一句:“妈妈,我回来喽!”
一家呼唤起,家家渐起了。那时,我觉得太阳也是有家的,要不然天一黑,它怎么就不见了。满天星斗下,从大屋场到各家的小路上,有的与自家的狗一起蹦蹦跳跳地回家,有的牵着弟弟妹妹,额头上挂着汗珠儿,肚子咕咕地唱着歌儿……这样的傍晚,这样的时刻,被母亲喊回家吃饭,是那时岁月里最美的细节和时刻。
一推开家门,饭菜香扑鼻而来。母亲在埋怨我只顾玩耍,不知道回家。在厨房里母亲最有权威,她一边盛饭一边唠叨——谁见到长辈没叫,谁放牛吃了别人的庄稼,谁挑水时没有洗缸……从我懂事起,许多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规矩,跟母亲做的饭菜一起,喂养着我长个儿、抽条、强骨骼。
母亲平时说话轻声细语,但我做错事时,她呵斥我的声音却很大。小时候母亲大声制止过的行为,长大后更加入脑入心,有些道理始终就在“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地方。比如:记住自己的祖训,流血流汗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不能讥笑取笑残疾人,需要今天做的事不能留到明天,今日功课今日毕,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能拿……
后来我成家立业,人生经历了春夏,也看得到秋冬的时候,对母亲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的孝顺和敬爱。她一辈子疼我们兄弟姐妹,她生我们时痛疼,我们生病了她也心疼,后来她老了,腰疼、背疼……她这样一辈子该有多疼啊!在我为人父之后,那种疼才切身感受到。
她不仅把我们兄弟姐妹养大,还带大我们的下一代。儿子有时感冒发烧半夜会出现抽搐,她在隔壁一听到哭声,披着衣服就来了。她说孙子是“吓着了”,让我媳妇睡觉前摸着儿子喊几遍儿子的名字。她说:“妈喊千里,迷失的人,妈都能喊回来。”我和媳妇虽然不信,但却能理解母亲所说的那种心理暗示,那就是爱的力量啊。
母亲的喊声不光能穿越千里万里,还能穿透岁月穿越时光。之前我们在网络上面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个八十五岁的老奶奶病重,呼吸渐弱,已经没有了意识。在弥留之际,她一百零五岁的娘来看她。老娘一声“小妮儿”,八十五岁的女儿居然睁开了眼睛,四处找寻那个呼唤自己的声音。人不管到了多大的年纪,有母亲喊着的人,心里都是最踏实的。有母亲的地方才是家。
2020年,这个庚子年春天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让人动容——九十岁的徐美武老奶奶,她六十四岁的儿子不幸染上新冠肺炎,家人都被隔离了,她便一个人在医院照顾,直至儿子被送进隔离病房。离开时,她用医院里的便笺写了一张字条,委托医护人员转交给儿子,她在字条里写道:“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她的呼喊虽然没有挽回儿子的生命,但一定能抵达离别前的那一抹留恋。母亲的喊声一直萦绕在孩子们的耳畔。
年少时光,是母亲一声声喊着我们回家吃饭的记忆。如今,自己已经成年了,勇挑生活重担时,那白发的母亲是挡在我前面最坚实也最慈悲的盾牌。乡愁,是母亲在呼唤我们的名字不论走多远,只要听到母亲的一声召唤,我就会怀着清澈如初的心,马不停蹄地奔回她身边。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乡愁,是炊烟袅袅回忆在从前(散文)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羊城花园内得悦街8号404 金火学校 匡天龙校长(电话13126444284) ( 匡天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号:6215995800000346666)(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市分行羊城花园支行)
倘若时光穿越回复到几十年前的农村,你定能看到这样的风景:高高的山峦,清清的河流,葱葱的树木森林,山脚平坦的地方是密密匝匝的黑瓦房小村庄。每天到了做饭的时间,家家户户的烟囱便一齐升起了袅袅的炊烟,如梦如幻……那丝丝缕缕的温馨,飘洒在青山绿水之间。
记得我们在孩提时,家乡的山上多柴火,农家厨房的灶头一般都是两口锅连着,一日三餐煮饭炒菜用的都是柴火。儿时,到村庄附近的山坡上砍柴,是我们最开心的事了:间隙时间,躺在半山腰上,抬头见云,仿佛触手可及,再看看脚下美丽的村庄,指指哪个是自己家,待太阳西垂,我们也该下山回家了。
用柴火烧饭费时费力,但做出来的饭却别有风味。作家流沙江河写过这样的话:“用那种老式锅灶烧的饭,那饭就是香些呢,或者说,感觉上真正地道的饭菜,就应该是从那种砌在柴灶上的黑铁锅里烧出来的……”那时,农家厨房里的炊具,不外乎深褐色的木头锅盖、铜瓢、竹编的蒸屉以及切菜用的厚厚的砧板,这些算乡下人家的全套厨房家什了。
这些年,山里湖里的变化越来越大,农民的日子渐渐富裕起来了。村子里一幢幢水泥结构的小楼拔地而起,农家的厨房也修造得亮堂多了,灶台铺上了洁白的瓷砖。这时,大家做饭用的是煤气灶,煎炒烹炸,样样都行。记得我头一次在邻居家见到煤气灶很好奇,跑回来问母亲:“隔壁家那铁皮灶头开关一扭,尽冒蓝色火焰,烧的是什么?”后来,我家也用上了煤气灶,祖父、祖母一个劲儿地夸它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厨房设备的更新更快了。且不说炊具全是整套不锈钢的,就是燃具名堂也多了,可谓应有尽有……
如今,家乡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湖更靓了,那美丽的炊烟也清淡了,细细的几缕,显得愈发妖娆多姿。出门在外, 乡愁,炊烟袅袅回忆从前。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春暖花开的中国南海、海南(散文)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羊城花园内得悦街8号404 金火学校 匡天龙校长(电话13126444284) ( 匡天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号:6215995800000346666)(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市分行羊城花园支行)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中国南海啊,中国海南的海,是一种纯洁的蓝大海的蓝,这种蓝并不是天空的蔚蓝映衬,而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大海南海、大海海南一望无际,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波涛汹涌,神秘莫测,广袤无垠。大海、蓝天、白云,伴着不可或缺、身姿曼妙的椰子树,这就是对中国南海海南怀有憧憬的人们心中美丽的中国椰岛。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是哪个省?”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很容易答错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海南省,有些人听到后似乎会觉得很意外:“不会吧,中国面积最大的省是海南省?”感慨之余随即又点点头说:“哦,确实如此!”
是的,中国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广阔的海域上分布着数百个岛、礁、滩和沙洲,其中海南岛最大。浩瀚无比的海洋,在太阳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分外美丽。
海南人爱这片蓝色的天空,更爱天空下宽阔的蓝色海域。那湛蓝的海与天,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也使人获得了生命中的原始动力以及内心的家园感。坐在海边的石头上,领略海天一色的美,那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感觉,常常让人融化在这旖旎的南国风情中。椰风魅影,碧海蓝天,海南在很多游客心中,恰似一方恬静的港湾,犹如桃源深处的一抹梦境。
“海”字由“水”“人”和“母”字组成,水为人之母,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海洋孕育了生命,哺育了人类。海洋是地球的肺,人类所呼吸的氧气大多由海洋提供。上古神话中的“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八仙过海”……均表明了中华民族寻求认识海洋、征服海洋的努力。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是的,只要有大海,就有梦想。中国是最早利用海洋、征服海洋的国家。在广大的海洋国土面积上,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海盐场、鱼类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纵观人类发展史,走向海洋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之际,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并且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一举措为海南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一决定声势浩大,也为海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潮声鼎沸之下,必是巨石回响。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迈出关键一步。海南再次于全球视野之下,历史大势之遵循里,以开路先锋之姿态,犹如一曲烂漫春天之雄浑交响于历史荣光里。
于是人们欢欣鼓舞,摩拳擦掌,个个都表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希望借自由贸易港的东风,快马加鞭,为海南岛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也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我们面临的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既然蓝图已经绘就,那么海南将举全国之力,聚天下之财,领跑新时代,再次腾飞。
天空湛蓝如镜,大地绿草如茵。作为扼守南海的门户,四面环海的海南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隔海相望,是中国联结东盟和大洋洲的战略枢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把海南打造成为自由贸易港,这是海南更大程度开放政策、开放模式的突破,将更有利于发挥海南在“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在泛南海经济合作中的中心枢纽作用。
海洋梦,海南梦……海南梦将作为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不断发挥文化优势,丰富和完善其价值体系,聚百川之水,集八方之土,龙翔凤翥,人杰地灵。椰岛海南之繁荣,如椰树之辉,花繁叶茂,生生不息。
中国正在由大国迈向强国,相信不久的将来,来自陆地、海洋、天空的梦想,将汇聚成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历史赋予我们好时机,我们也将见证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巨变和海南美好的明天,以及光辉灿烂的未来。
南海风雷催征程,椰岛春色万物新。在这美丽的南国,一沙一石,都述说着海南的历史、昭示着琼岛的未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丽的梦。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春暖花开的中国内蒙古大草原(散文)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羊城花园内得悦街8号404 金火学校 匡天龙校长(电话13126444284) ( 匡天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号:6215995800000346666)(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市分行羊城花园支行)
五月,六月。执鞭策马,驰骋在无边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满目青翠,清风拂面,快意盈怀。
蒙古高原地貌种类丰富,有雄浑的高山,也有绵延的丘陵台地;有宽阔丰美的河谷,也有戈壁沙漠和平原。这片神奇的土地,大自然不仅赐给它青青草原、巍巍山岭和悠悠碧水,也赋予了它厚重历史、游牧文化和独特精神。
古往今来,众多游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并以此为根据地,向东亚、中亚、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欧“进军”,在当地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演化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印痕。
云卷云舒无痕,人来人去有迹。文人墨客对这片土地更不吝惜赞美之词,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民歌《敕勒歌》传唱多年,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山中父老神枪手,系马白桦射雉还。”文学家老舍的诗句呈现了猎民悠然自得的生活景象。“锡尼河畔论英雄,万马秋风汉血红。”历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流露出缕缕思古之幽情,令人击节赞叹,心向往之。
草原人对草原的情感是深沉的,真挚的,无言的,无私的。我曾有幸探访铁木真留下的遗迹。遥想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正是以蒙古高原为大后方,率领着他的蒙古大军,挥动着鞭子,像一道道闪电,掠过贝加尔湖,掠过叶尼塞河直达里海……
提到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文化,就不得不说一说蒙古马。蒙古马是世界古老马种,是蒙古野马的后代,自匈奴帝国时代便蜚声蒙古高原内外。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蒙古族先民积累了丰富的养马、驯马经验,蒙古马就是千百年来无数游牧人精心培育出的优良马种。蒙古马身形矮小,其貌不扬,然而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却能不畏艰辛,纵横驰骋,屡建奇功,铸就了蒙古马独特的品格和精神。蒙古人用最优美的语言赞美马,赞美蒙古马,有哪一种动物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一个民族?那哒哒的马蹄声始终回荡在草原深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勇往直前的草原人。
我与草原的缘分,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那时,我的太爷爷在贺龙洪湖革命战争中牺牲,作为军烈属的太奶奶毅然响应国家戍边的号召,携着年幼的孩子,从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洪湖岸边一路辗转向北,走出山海关,走进蒙古高原……而今,我们一家六代人,生命早已与草原血脉相连。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千万草原儿女听着古老的传说,唱着悠扬的长调,在马头琴的曲调里,默默肩负起建设北疆、守望北疆的时代使命。为了把祖国北疆这道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大家把忠诚无畏、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记在心中,行于脚下。
翻开《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等名著,开卷便是历史的烟云,合卷便是眼前的现实。我的思绪在不断地开与合之间,完成了历史与现实的转换。面对案头的书卷,畅想宏阔的未来,心中的诗意倾泻而出:“千里曲水浩如烟,万顷碧草袤若天。临风把酒夜未阑,忆古怀今两悠然。”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湖北省襄阳人皮日休的故事(散文、名人故事)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羊城花园内得悦街8号404 金火学校 匡天龙校长(电话13126444284) ( 匡天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号:6215995800000346666)(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市分行羊城花园支行)
皮日休是湖北省襄阳人,曾隐居鹿门山中。他不光能写散文、小品文,而且善写诗写词。他为人颇有一些骨气、傲气,自称“间气布衣”。何为“间气”,原来那时的人相信英雄豪杰上应星相,禀天地之气,间世而出,又有正气为帝、间气为臣、秀气为人的说法,要之皮日休虽一介布衣,但心怀大志,以英雄豪杰自许。
不过在晚唐藩镇割据、兵燹频仍的岁月中,纵有一腔豪情,却往往在现实中撞得头破血流。皮日休在年近三十时,走出深山,壮游神州,经过湖南时,他想起了汉朝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贾谊,不禁悲从中来,他感叹圣贤的文与道,是否能见用,并不在于当下这一时,而在于百世之后,由圣贤而想到自己,自己的道能否见用还不可知,但是百世之后保存下我的文字的又是何人。历史、当下与未来,凝聚在敏感的皮日休撰写的这篇《悼贾》中,文章写毕,他将其投入湘水中。
也正是经过了这番壮游,他得以亲眼目睹民生疾苦,并写下了一批传之后世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下了皮日休的观察与思考,具有鲜明的批判意识。
在深秋的一天,皮日休看到一位年老体衰的妇人,佝偻着腰捡拾散落一地的橡子,老妪一早就开始捡橡子,直到日头西沉,橡子积满了一箩筐。皮日休观察到,其实老妪所在的村子,今年是个丰收年,按理说不缺口粮,不必捡拾橡子充饥。皮日休经过一番打听,得知官府征收粮食时,在量具上动了手脚,一石粮食只称得五斗。十斗为一石,这剩下的五斗去哪里了,不说大家也知道了。如此征收,就是丰收之年,老百姓也无法过活。皮日休直指这背后的腐败乱象:狡猾的小吏不畏惧刑罚,没有操守的官员公然贪赃,毫无顾忌。
皮日休也曾一度出仕,曾任毗陵(今江苏常州)副使。有的书说皮日休就是在毗陵做官时,看到拾橡子的老妇,发现了官府收粮的弊端,并且废弃了不准的量器,制作了准确的量器,百姓十分欢喜,称之为“皮公斗”和“皮子秤”。这更有可能是民间流传的故事,而非真实,但这代表了当时百姓的一种殷切愿望。百姓心中有杆秤,皮日休的这杆秤,显然称到了百姓的心中。
鲁迅先生在《小品文的危机》中,谈到了晚唐的两位文学家皮日休与陆龟蒙,两人是挚友,彼此间多有唱和。鲁迅先生说:“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回忆小时候、·······回忆过去从前·······(散文)········
我们的家乡湖北荆州洪湖水乡的渔舟唱晚(散文)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羊城花园内得悦街8号404 金火学校 匡天龙校长(电话13126444284) ( 匡天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号:6215995800000346666)(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市分行羊城花园支行)
我们的家乡湖北荆州洪湖岸边横陈着苦楝、桃杏、曲柳,有菜花和芦花,风掠过,落英缤纷。渔姑身姿袅娜,鱼儿唼喋有声,村童相逐戏水,笑声惊飞俊鸟,倏地遁入蒿茼中。有宋人画境的高古苍劲。
那年头的家乡湖北荆州洪湖水乡,水色清冽,榆柳荫檐,黄发垂髫,水映脊墙,民风清淑。河流港汊里,总能见到渔民划着渔船,捕鱼捞虾。清风明月,渔舟唱晚,蛙鼓虫鸣,一路相随。
渔船中舱有篷,成拱形。船头有一只土灶瓦灶-----干灶子,船尾有几盆太阳花、蘼芜,或小青葱,拴着一只小狗狗,汪汪汪地叫。前舱铺有木板,舱里是捕获的杂鱼。篷顶上晾晒着花衣,有淘箩在风中作响。
鸬鹚捕鱼最壮观。渔人们打开粗嗓门吆喝:“噢去——噢——去——噢——去!”一只只鸬鹚纷纷飞着潜入水中,浮上来时,渔人立刻用细竹篙挑上来,鸬鹚吐出鲫鱼、昂刺、鳜鱼等杂鱼儿。
拖爬网的渔人慢悠悠地撑船,拖着沉在水底的网。水花生、龙须草被船身牵着,水面乱溅,浮光跃金。少顷,渔人搁下篙,把爬网拖上船。网里多是活蹦乱跳的小鱼青虾。拉到大鲤鱼,鱼鳞炫目。女人挽着髻,插一朵栀子,用长筷子拣着小鱼、小虾和螺蛳,动作娴熟,眼神映着清凌的波光,妩媚静美。
这时候,有人跑到河边,招呼远处的渔船拢岸,然后一步跨上船,先看桶里的鱼虾,再看小舱中的大鳜鱼和螃蟹。一阵热情招呼,那人提上一条大鲤鱼或拎着半篮子鱼虾,笑呵呵上岸。回家烧一碗红烧鲤鱼或是咸菜炖小鱼,保准让客人大快朵颐,不忍卒筷。
但见渔船周身斑驳,伤痕累累,定是经历过许多艰辛。渔家最能感受到旷古的静谧,伴着晨光、月色,渔人用微笑面对风浪与艰辛。
我们居于广州市羊城花园小区,我总是怀想故乡洪湖岸边里野鸭一样自由穿梭的渔船。渔姑的清纯,咿呀的声声阵阵摇桨声,门前的菰蒲菱藕,木桥上的水牛鞭影,水乡生活丰盈而滋润。
喜欢聆听黎国荃改编自娄树华的古筝曲《渔舟唱晚》。脑海立现“渔舟唱晚,响穷洪湖之滨”的诗意画面。夕阳西下,群鸥飞翔,渔舟激起浪花,天色渐暗,渔人奋力摇起浆,小舟箭般窜行。桃花源的诗情画意。
我崇尚古人坐船亲水的雅事。陆放翁“船头一壶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醉卧船头赏霞光,了不知南北。“孤雁惊飞,秋色远近,泊舟卧听,沽酒呼卢,一切尘事,都付秋水芦花。”陈眉公的风雅,后人效仿。沈复“是日早凉,携一仆先至洪湖渡口,登舟而待”。古渡萧萧,沈复芸娘的故事仙气弥漫。
而今,我时常伫立在故乡洪湖的小河边,凝望潺潺流水和清泠水草,仿佛邂逅诗经年代的渔船,撷拾往昔的柔软时光。杏花春雨,闲暇展卷,我在乡愁中聆听家乡湖北荆州洪湖水乡的渔舟唱晚,心中一片波光旖旎、心中一片。
我在乡愁中, 我面向家乡湖北荆州监利县洪湖岸边,春意依然、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插秧,退步原来是向前(散文、杂文)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羊城花园内得悦街8号404 金火学校 匡天龙校长(电话13126444284) ( 匡天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号:6215995800000346666)(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市分行羊城花园支行)
唐代布袋和尚有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通过插秧来观察生活、领略自然,颇有禅机和哲理。
插秧,记忆中,那不是一般的劳动,而是另类的“艺术表演”——在肥沃的水田间,画上绿色五线谱。那种辛苦中夹带的快乐,只有亲历者,才能够体会。
五线谱是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符号来记载音乐。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史要比数字形的简谱早得多。五线谱通常是“直”的,但在艺术创作等其他形式上,表现多是“曲”的……在时而“直”时而“曲”的五线谱上劳作,那种美,不言而喻。
栽禾与锄禾,一字之差,却大不相同。锄禾,弯着腰,弓着背,不单费力,而且累人。其实栽禾较之锄禾,其辛苦程度要大得多。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插秧歌》可以佐证:“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栽禾在老家莆田叫布田。虽然汉语辞书中,找不到布田这个词,但在古代汉语中,布有陈列、展开,分散到各处的意思。而田,指的是耕种的田地。布田,便是借用布和田的相关词义,来指代将秧苗展开、栽插到水田里的农活。
布田之前,要先拉好秧绳,类似于在稻田中“画跑道”。用棕绳或尼龙绳编织而成的秧绳,既结实又不怕水浸泡。每根秧绳长度都在数十米,够得上从田的这一端拉到那一端,且既要拉紧,又要拉直。一条条秧绳,按照一定宽度间隔拉好,并用一头削尖的竹片固定后,“秧手”们便依次下到田里,有章有法同时开布——弯下腰身,两脚平跨,左手持一把秧苗,右手迅捷地分出一小撮,如小鸡啄米一般,快速插进田里。一边插,一边退。这样,插下田的秧苗,就不会被踩到。
唐代诗人李绅写过《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劳动是平凡的,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生命里的灿烂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幼时,常跟着大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那时,水田里水蛭很多,下田劳动,难免被其叮咬。第一次劳动,便遭到水蛭“偷袭”,紧紧吸附在我瘦细的小腿上。发现之后,我快步跑到田埂上,连跳带跺,无济于事。是父亲伸出援手,才把水蛭从我脚上“剥离”,我哭出声来……年幼的我已深感劳动不易。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学会了其他农活。记忆最深的,便是栽禾。本地素有“栽禾师傅割禾人”之说,意思是,割禾是简单劳动,栽禾则是技术活儿。
万事开头难,栽禾也一样。“领栽”者,通常是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老农”。倘若是长而弯的梯田,便顺田就势,随着田形的变化而变化,或弧形,或S形,领头者顺着田埂一路栽去,其他人在一侧跟进。当一丘田栽满后,放眼望去,那些可爱的禾苗,既像树木的年轮,又似绿色的五线谱——间隔均衡,线条流畅,弯曲自如,美轮美奂。
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昔日的栽禾已被自动插秧机取代。而我,也早已离开农村了。但每每回忆起当年栽禾的情景,那绿色的五线谱,仿佛又浮现在眼前。一种历久弥新的欢乐,便从心中油然而生。
“中国梦,幸福梦,富强梦,实现梦想靠劳动;中国梦,你的梦,我的梦,共同筑起中国梦。汗水洒田野,飞船遨苍穹。高桥通天堑,深海潜蛟龙。那里有我们勤劳的身影,那里有我们创新的劳动。”这是歌曲《劳动托起中国梦》中的几句唱词。有人说,生活总是在艰苦辛劳中绽放美丽。劳动之美是汗水浸染过的秋实,是岁月滋润过的春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创造奇迹的雄心壮志……
生活中的我们,能力有强有弱,本事有大有小,智慧有高有低,但只要具备劳动的技能和条件,纵然创造不了奇迹,也可以尽自己之所能,在平凡的付出中,回报社会,谱写荣耀;在快乐的奉献中,绽放美丽,体味精彩;在辛勤的劳动中,施展才干,演绎光荣。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阅读报刊杂志书籍,我们享受读书的乐趣(散文、读后感)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羊城花园内得悦街8号404 金火学校 匡天龙校长(电话13126444284) ( 匡天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号:6215995800000346666)(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市分行羊城花园支行)
“游戏图书,寤寐其中。”这是苏辙追忆哥哥苏轼(苏东坡)所言。把读书当作“游戏”,确切一些,是精神游戏,说白了,就是享受读书带来的无限情趣,这也是苏家“祖传”读书法。乐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年时的“二苏”,和天下顽童一样上墙爬屋玩泥巴,并非天生就会读书。父亲苏洵自有“妙计”:二子玩耍嬉闹,他却在旁故作神秘地读起《战国策》,时而眉飞色舞,时而抚掌大笑。二子被其吸引后,他又故意把书合上,藏到书架上。两兄弟对书籍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方设法偷父亲苏老泉的书看。苏轼曾言“我卧读书牛不知”,就是对儿时沉迷读书的生动诠释。对书有了感情,就不会目的达到,束之高阁,扔到一边去了,相反,会成为一种习惯——不读书,便觉生活寡淡无味,甚至如黄庭坚所言“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书是精神山水。犹如旅行,有人不关注山水,或走马观花,或吃吃喝喝,全无韵趣。自然山水是有形的,精神山水则是另一番天地。对爱书人,一本书无异于打开一扇天窗。当然,人无完人,书亦如此。全然不要指望一本书不留存一点缺憾,古人讲“尽信书不如无书”,其意是不要把书读死了。做到这点并非易事。享受读书,把书当作朋友,兴趣来了可以相聚,兴趣尽了各行其道,既能入书境与作者神游,又能超脱于书外不受羁绊。对此,明人吴从先发明一种读书法——“每读一册,必配以他部,用以节其枯偏之情,调悲喜愤快,而各归于适”,不同风格、不同观点对照着读,避免一叶障目、偏听偏信,防止陷入书境而难以自拔。
“游戏”读书,抛却功利,滋养“诗和远方”,“无用”最是“有用”。类似丰子恺的“绝缘说”,剪断各种实用功利心,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提神于太虚而俯瞰万物。又如赤子之心,儿童天真烂漫,但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对事物的观察,家长若总想用自己的想法去灌输,就会“制造”老态龙钟的儿童和少年博士,并沾沾自喜,美其名曰“神童”,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这是最愚蠢的做法。读书亦然。读忠烈传正气浩然,欲鼓瑟吹笙,慷慨以歌之;读奸佞传义愤填膺,必喝酒击剑,悲号狂呼以消愤。此中滋味,唯有真读书者才能体味。苏轼正因读书不止,才让他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即便流放生活也因读书而充实,“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试问拥有如此豁达心态者,千百年来有几人?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充实,才是万古不朽的。
书,有各式各样的读法,取决于对书怀有什么样的期待。
有人说读书无用,并言之凿凿“某某高中没毕业,生意做得有模有样”;有人笃信“书中自有黄金屋”,悬梁刺股不知熬白了多少头发;有人呼吁城市需要书香,于闹市中把书店“整容”成网红打卡地……独独不见对书的真感情。大凡以书为手段的,书就成了“敲门砖”,沉重无比。包袱在身,读书怎能不苦?功利在胸,精神又如何不枯?
如果非要给读书找个用处,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至少可以“拯救无趣的皮囊,让有趣的灵魂归位”。
阅读,享受读书的乐趣,这样的生活和境界,真令人梦寐以求啊!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作家诗人匡天龙的简介:
匡天龙,笔名有流沙、流沙江、匡天龙、匡花坛、匡花堂、匡语堂、匡天马、匡神堂、匡神坛、匡四堂、匡四坛、匡文坛、匡金火、匡天下、匡匡匡、洪湖浪、洪湖浪涛、流沙江河。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6年中秋节生人。现年43岁。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人,有著作多部。现在是广东省广州市 金火学校校长。匡天龙邮箱:13126444284@163.com;匡天龙QQ号码:869573969 。
在你我中间,总有一些在灵魂深处寻找静谧,寻找梦想的人。把生活的点滴,光阴的故事,牵挂与爱慕甚至愤慨和伤悲,都刻画成诗。希望在这个纷杂的尘世间,有这么一隅纯净地,治愈麻木的心灵,让我们一同在诗文的旅程中放飞高歌!!时代是思想之母,生活是文学之源。希望你能在我这里感受自己的如诗如画的人生。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春天已悄无声息地来了,如一支歌,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如一首诗,述说着温暖的春意。生命感悟、远游踏青、美好生活、赞美春天,春天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每个人都有一个旅程,有些人习惯在夜里行走,与月色风声相伴;有些人背起了太阳,不畏风雨,不惧前路多么坎坷,在奔跑中抒写自己的人生故事;背着太阳的人,是个有故事的人,他们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冷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阅世间百态方知样样苦,读天下文章才识种种甜。天再高,踮起脚尖就能更接近阳光!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记忆,是人生珍贵的经历与积淀,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本书,一杯茶,吹拂内心的浮尘。信仰凝聚力量,文學點亮心燈。文學是開啟心靈之門的鑰匙,是打通心靈壁壘的密碼,籍由文學,人類更加懂得美醜、善惡、真假。作為一項民間文化事業,肩負文化交流、族群理解、信仰包容、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之使命,並在此方面做出了獨特貢獻,受到海內外各界關注。和諧與繁榮,包容與理解的背面總會有偏見與誤解、衝突與紛爭的陰影。我們希冀在新的時代裏,寫作者們用手中的筆書寫正義的文字,客觀、正面地刻畫少數族群的心情和表情,勾勒表述多元文化的歷史與現實足跡。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一直以来家规家训家风都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是中华美德传承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