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不久的国庆“黄金周”,被称为“黄金粥”。和往年一样,“拥堵”依然是关键词——路上堵车、景点堵人,本来为了探亲团聚、休息放松,到头来竟比平时还累,这也几乎成了近几年黄金周的常态。于是近日又有专家建议取消十一长假及3天以上的假期,并认为每年长假的损失约有2000亿元。
观点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热议纷纷。按说,作为离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放不放长假与我们并无直接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
据调查,对取消十一长假持反对态度的人,主要是常年与父母不在一起的年轻人,或者是处于空巢留守状态的老年人。在他们看来,年轻人平时忙于繁忙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回家与老人、亲人团聚,加上长时间的工作生活压力,七天长假不管距离多远,基本都能有一定的时间往返,但如果改成3天以内,稍远距离的基本无法选择回家团聚,跟过周末没有区别。另外在我国当前弹性休假制度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只有长假能暂时缓解,取消长假,等于见少了休息、出游和回家探亲的机会。
但持支持取消长假的人不这么认为。
首先,他们对专家“经济损失”观点表示赞同,认为假前假后的低效率、心态调整,大约等于每年损失10个完整工作日,得不偿失。
其次,尤其是持赞同观点的那些老人结合自身感受认为,长假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比如,有些老人觉得长假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71岁的许大爷说:“一到长假,公园、商场都挤满人,我们年纪大了,受不了吵闹。平时还去公园遛弯、晨练,这两天也不去了。老太婆去趟超市,到门口看见买东西的人挤得满满的,就被吓回来了。想去钓个鱼吧,水塘边的人比水里的鱼都多。”还有些老年人感觉长假变成了自己的负担。63岁的徐阿姨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到了长假就把孩子往我这一放,自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旅游,我俩就成了全职保姆。我们和年轻人不一样,他们平时工作忙,一放假都在聚会、旅游,释放一下工作压力。而我们老年人,平时过的很平静、悠闲,一到长假却特别累,既要照顾小孩,又要给一大家子做饭做菜。”再就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现在假日娱乐项目大都迎合年轻人胃口,追求刺激、热闹的,很少能顾及老年人的需求。最终长假就成了“年轻人的狂欢,老年人的孤单”。还有每年长假期间,会发生许多交通事故,想想子女匆匆赶路就担心。
那么,取消“十一黄金周”究竟是缓解了交通压力、增加了国家财富?还是让大家没有了休息、出游和回家探亲的机会?您对长假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您认为十一长假该不该取消呢?欢迎参与讨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