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费正清,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最富盛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他取中文名“费正清”;基辛格密访北京前请教他,后来评价说“和他的谈话改变了历史”;邓小平曾举杯对他“在恢复中美关系中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的学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的政策决策。

在这本书里,费正清回顾了自己长达50年的中国情缘,记录了他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敏锐观察和精辟分析。蒋介石为什么会丢掉中国?毛泽东有着什么样的缺憾?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变革将会走向何方?这是一个局外人,也是一个亲历者,他对近现代历史进行重新解读,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精彩书摘

·1943年看蒋介石开始失去人心

“在战时的重庆又待了一年后,我最终确信我们的盟友国民政府正在腐化堕落并逐渐失去权势。”

1943年下半年,蒋介石政府的无能已经明显暴露出来,尽管他一再努力实施更加严格的控制和个人独裁。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导致工薪阶层营养失调且备感绝望。对于外国观察家来说,左派似乎是切实可行的选择。这时,我的心情随着时局的发展而与大使馆和新闻出版界的其他美国人一样,对国民党不再信任,对自由主义者的潜力不再抱有幻想,对当地的左派却表示欣赏。19438月,我对现政权不抱什么希望,因为它在情感上并不信任人民大众,又无法为人民提供什么实际的帮助。骇人听闻的苦难与灾祸总是伴随着它,它之所以苟延残喘,仅仅是还没有足够多的有勇气的人反抗它。”

◇费正清为何在1943年就看到了国民党的必然失败?他在战时的重庆看到了什么?他与宋美龄交往后,对这位第一夫人有怎样的评价?

·看战后中国

1945年至1946年间,我在中国的所谓‘战后’9个月,实际上是一段内战爆发前的经历。我亲历了国民政府使用美国武器向北方各大主要城市扩张,同时也目睹了投机取巧的国民党政治家对华东光复之地的掠夺与转让。贪污腐败和通货膨胀甚至侵蚀了支持国民党的上层社会。我本希望美国新闻处能够以某种方式阻止中国分裂,但无济于事。19461月,曾被马歇尔奇迹般阻止的内战,到夏天重新席卷而来。我们的对华政策注定是要失败的,然而,美国公众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马歇尔的调停最终为何失败?费正清为什么说共产党取得了越来越强势的地位?

·1972年尼克松之行

“这样的检阅仪式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小事。随着摄像机镜头的移动,尼克松先生,依然独自一个人,开始走过长长的队列。他回头一看。周恩来走在他后面右侧,紧紧相随,打手势示意他继续向前。在过去的数千年间,成百的外国统治者拖着沉重的步履,走过数英里长持枪立正的中国禁军去朝见中华帝国的皇帝。这次221日的检阅仪式正是美利坚国王的纳贡行列,对中国宫廷表示敬意。”

◇费正清如何看待尼克松的访华?他怎样解读尼克松的行为?

·谈中国领袖

“周恩来是一位标准的总理,总是忙于具体事务,而毛泽东确是一条至尊的神龙,出没于风霜激荡之中。”

“在奉行这种对美国开放方针的历程中,周恩来不得不提防那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着毛泽东行动的‘四人帮’。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政策上的大转变最后终于导致他们以往方针的灭亡。同美国与日俱增的联系将会促进现代化的新政策。这一政策是周恩来在1975年作为其最后的公务上的贡献之一而宣布的。”

◇时隔26年后重回中国,费正清看到了怎样的变化?文革中的中国,是何样的?他与周恩来有怎样的交往?

亲爱的“家”人:如阅读该书更多内容,了解上述问题答案,请登陆家网www.lgbzj.com“家·资源库”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