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正是秋燥之时,梨因为富含水分,成为备受人们欢迎的应时水果。你有所不知,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植物,全世界梨的物种、变种、变型一度达到了900种之多,即便是在植物学家整理归类、大幅缩编了种类之后,依然有30多个种。仅就我国栽培的东方梨来说,也至少存在着4个并存的种,包括秋子梨、白梨、砂梨和新疆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梨怎样吃才最美味,最有营养。
冻过的秋子梨才是好梨
秋子梨生性喜凉,抗冻,所以在广大的北方地区能够开花结果。但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即食水果,它们挂在树上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与“甜美”二字扯不上关系。
新鲜的秋子梨需要一个“后熟”的阶段才能变得美味,实际上,很多水果都需要后熟的过程——最典型的是柿子,它们必须经过后熟以减少单宁含量,否则就会让人满嘴涩味。通常来说,把秋子梨放在一个容器里不管它们,一段时间后就可以享用了。不过在我国东北有一种特别的后熟方法,那就是冻梨。直接把采摘后的秋子梨放在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里,直到那些青黄的梨变成了黑乎乎的冰块,而要吃的时候,只需要用一盆凉开水浸泡即可。待这些冻梨吸收了凉水的热量,盆里的水变成稳定的冰水混合物的时候,敲开梨上的冰壳,咬开果皮,就可以享用那奔涌而出的甜美汁液了。
梨肉里面的小石头
说到梨,免不了会有人抱怨梨肉的粗糙,这是因为梨肉里有“石细胞”。这是梨类水果果肉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在发育过程中,会有一些细胞的细胞壁上。不断堆积纤维素,逐渐加厚,同时细胞内部空间被逐渐压缩,直到成为一个近乎小石块的结构。石细胞对梨的口感影响极大,不过,真正造成这种影响的并不在于石细胞的多少,而在于此类细胞的大小。通过测试发现,个头超过250微米的石细胞才会影响到口感,否则再多也不怕。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避开那些大个头的石细胞呢?石细胞的发育过程和分布都有特别之处:在梨生长的初期,石细胞逐渐变多,待到成熟过程开始,石细胞的数量又会开始减少。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不要去偷生梨子吃,否则要负担的不只是酸涩;而在果实不同部位,石细胞的分布也有差异,果实中心的石细胞含量最高,表皮附近次之,两者中间的石细胞含量最少,当然为了极致的口感专吃中层梨肉,就显得有些过于浪费了。
此外,不同种类的梨所含石细胞的差异很大,在我国的常见栽培梨中,白梨的石细胞个头最小,含量最少,所以我们能感受到鸭梨的细腻;砂梨和新疆梨的表现也不错;至于秋子梨和苹果梨,还是冻梨嘬汁吃吧。
哪些梨可以存得更久些?
梨作为秋冬季的常备水果,储藏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包括鸭梨、酥梨在内的白梨家族是最耐储存的;秋子梨家族适合做冻梨,也可以看做耐存的标志;而砂梨家族的皮通常比较薄,所以很难长时间存放,所以如果买到好的宝珠梨和丰水梨,还是尽快享用。至于巴梨这类西洋梨更是怕碰怕捏,只有及时享用才不至于暴殄天物。
除了生吃,梨还有一种特殊的吃法:梨汤。家庭主妇们总会在秋冬季节给全家煮梨汤,她们的理由是“天气这么干燥,多喝点梨汤能润肺”。一大碗梨汤喝下肚,先别管药用价值几何,光是这温馨的幸福感,就足以让人精神百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