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新时代下的老干部工作,必须正确把握老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调查掌握老干部的迫切需求,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近年来,离休干部队伍由于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的变化,心理健康问题凸现。安宁市委老干部局针对这一新情况,为使老干部得到更多的尊重关怀,保持身心健康愉悦,采用了“二减少四增进”的办法,就加强老干部精神慰藉作了探索和尝试。

一、需要精神慰藉的主要原因

(一)身体状况变化引起心理问题。当前,离退休干部已进入“双高期”,“出不来、看不明、听不清、走不动”已是普遍现象。安宁市现有离退休干部305 人(注:指实职副科以上离退休干部),平均年龄达73 岁。生活不能自理、 长期卧床不起的43人,占到14.1%;有一定自理能力但发病多、平时需有人照顾的67 人,占到22.5%;生活能自理、身体相对健康的195 人,只占63.4%。而且前两者的比例在快速上升中。一些老干部要忍受疾病带来的痛楚;更有许多老干部与社会接触日益减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他们在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离自己逐渐远去时,精神上容易产生压抑与苦闷,出现一系列特殊的心理问。

(二)家庭环境变化造成寂寞孤独。成年后的子女与老人分家,吃住不在一起,是当前我国社会的普遍现象,这就造成很多老干部成了“空巢老人”。这些老干部就经常处于孤独寂寞之中同时,老干部独居也有多种安全隐患,使很多老干部心理上长期比较压抑。

二、安宁市加强老干部精神慰藉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日常联系,减少老干部的寂寞感。 近年来,安宁市委老干部局在坚持三必须三帮助”(即:凡是老干部应该看到的文件必须送到,凡是老干部应该参加的会议必须邀请参加,凡是老干部应该知道的上级精神必须及时传达;对涉及老干部切身利益的事及时帮助落实到位,对生活有困难的老干部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思想有情绪的老干部及时帮助解开思想疙瘩)制度的基础上,又建立了电话慰问制度,定期不定期每季度进行电话联系、上门走访。同时,在春节、七一、八一、中秋、重阳等重要节日及老干部生病住院时,对老干部进行上门(医院) 慰问,大大增进了与老干部的联系、沟通。据统计,2019年,全局工作人员上门走访老干部412 人次,看望生病老干部46 人次,为老干部集体祝寿12 次。这些措施对于老干部,无疑让他们压抑的心情沐浴到了温馨的阳光, 减少了因长期独居带来的寂寞感。

(二)解决困难问题,减少老干部的忧郁感。 近年来,安宁市推出了一系列为老干部帮困解难的措施。如在安宁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昆钢医院建立老干部就医绿色通道,确保老干部得到方便、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2019年,鑫湖医院与157名老干部签约,向他们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连续性服务;设立离退休干部解困资金,对长期身患重病、家庭条件相对困难的老干部 给予特别的补助……这一系列帮困解难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帮助老干部解决了就医等诸多生活方面的困难,大大减少了老干部的忧郁感。

(三)丰富文体活动,增进老干部的愉悦感。 近年来,安宁市加强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两个阵地”建设,努力营造温馨、健康、整洁、舒适的活动、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满足老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创建老干部“满意家园”。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每年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类活动。市老年大学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举行教学成果交流文艺演出,开展“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系列活动,进一步促进老干部的身心健康,丰富老干部的晚年生活,使老干部们身心更加愉悦。

(四)宣传功绩风采,增进老干部的自豪感。 近年来,安宁市采用多种方式,着力宣传老干部们历史功绩和夕阳风采,使老干部们的光辉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仅在全社会 营造了更加尊重、关爱老干部的良好氛围,也让老干部们倍感自豪。如:建立《安宁老干部工作》简报、“安宁市离退休干部群” (不定期更新)这两个主要宣传阵地。 每年编印一辑《长青》,至今已编印辑,刊登了大量老干部创作的书画、诗文、摄影作品,展示老干部的精神风貌。

(五)引导余热生辉,增进老干部的成就感。 2015 年,安宁市积极开展“为党和国家增添正能量”活动。通过搭建八个平台,持续引导发挥正能量,一是定期开展活动,传递正能量;二是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贡献正能量;三是营造文化氛围,宣传正能量;四是树立先进典型,凝聚正能量;五是开展理论研究,扩大正能量;六是扶贫济困献爱心,增添正能量;七是开展志愿服务,传播正能量;八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发挥正能量。让广大老干部在有生之年为安宁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也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能够给予离休干部精神慰藉的途径日益减少。由于离退休干部中体弱多病、行动不便、耳聋 眼花、思维能力下降的比例不断上升,能够参与学习、文体活动、发挥余热、宣传报道的离休干部越来越少,离退休干部出门、参加活动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因此,今后这些活动(特别是全面发动的集体性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逐渐、适当减少,并将逐 渐丧失用武之地。

2、老干部工作者给予老干部精神慰藉的作用有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老干部工作者一般没有受过精神慰藉、心理护理的专门培训,缺乏相关业务知识、经验和能力。二是亲属的作用不可替代。相对于老干部工作者的温馨关怀,老干部更渴望子女亲属的陪伴和情感交流,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更能给老人心理带来安慰。三是老干部工作者为老干部服务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长时间陪同老干部。 以安宁市现有离退休干部305 人,市委老干部局在职人员8人(含2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每位工作人员需要服务38老干部,既要完成其它职能工作,也要做好老干部联系服务工作,一般只能电话联系或上门看望每名老干部1-2 次。对于一些长期孤独寂寞的老干部,只能是杯水车薪罢了。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安宁虽然已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但离普及和完善尚有很大距离,利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干部提供精神慰藉等各类服务任重道远。

四、进一步加强老干部精神慰藉的建议措施

1、建立老干部精神慰藉长效机制。要进一步探索家庭、原单位、街道、社区、 志愿者队伍、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和亲情服务模式,建立加强老干部精神慰藉的长效机制,从加强日常联系、解决困难问题、丰富文体活动、宣传功绩风采、引导发挥余热、开展社区 服务等多个方面建立健全制度,拓展服务途径和内容,创新服务方式 和方法,提高精神慰藉的水平和质量。

2、提高老干部工作者精神慰藉业务能力。组织老干部工作者、志愿者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并在日常与老干部接触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高精神慰藉的业务能 力。

3、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应当具有服务网络覆盖面广、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化程度高、服务内容针对性强、服务 式灵活多样、运作成本低等优势。同时,可以采取以补贴的方式让广大老干部都能享受各类服务,让老干部们的困难问题得到解决,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心理得到慰藉,心情保持舒畅,心态保持稳定,快 快乐乐、安安心心地度过晚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