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惠勤同志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该同志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根本,她勤于学习,乐于奉献,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力量,尽心尽力发挥“五老”人员的主阵地作用。她参加了巨野县“五老”宣讲团,以法律道德、心理健康、革命传统、亲情教育为重点内容,巡回到各学校进行义务宣讲、培训、作专题报告、讲革命故事,她还被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并经常参与学校的一些主题班会活动,实行“老少牵手、老少同乐”活动,与学生结对帮教,建立起与学校、家长沟通的桥梁。郝惠勤同志就是这样辛勤忘我的工作,把自己的资源、时间、精力和爱心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巨野县的老干部工作。
十几年来,郝惠勤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创作出戏曲作品十几部,这些作品在中小学演出,在民间传唱,在电台网络上宣传,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比较有名气的剧目有:东琴书《闹喜宴》,参加中国第十次艺术节展演获优秀奖;山东梆子小戏《双争母》获山东省第二届小戏新创作奖,并在山东大剧院展演;山东梆子小戏《相亲》2018年10月参加山东省第十一届艺术节演出并获奖;扶贫小戏《亲家会》已在城乡演出多场并被菏泽市文广新局作为优秀剧目上报;落子《杨震辞金》获菏泽市创作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号召扶贫一个也不能少,郝惠勤写出了扶贫小戏《亲家会》,剧中写了一个光想着“等、靠、要”的懒汉典型,通过教育使他明白了习主席提出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人生真谛。郝惠勤还写了历史题材的作品《扬震辞金》《麒麟兜》等,反映我们菏泽市悠久历史,地方特色,人情风貌,从而起到展现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激励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像一代廉史杨震这个典型,虽是陕西人,但他辞金的故事却发生在巨野昌邑,我们整天说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就是杨震拒贿的名言,对当今反腐倡廉仍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最近,郝惠勤还准备写一个有关家风的小戏,在家中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从效仿父母开始,见贤思齐,性格和人格向着健康方面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郝惠勤在老家侍奉老人时,在农村发现有一个普遍现象,年轻人都去城市打工,家里只剩老人孩子。土地疏于管理,眼见的肥沃的土地日渐稀薄,有的已经闲置。党提出的建没美丽乡村的号召,谁来建?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老人也盼着儿女出人头地换个活法。正在苦于没法想写这个东西时,大学生村官不期而至来到了农村。于是,郝惠勤写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山东琴书《闹喜宴》。故事发生在洙水河畔,大学生村官准备与在城里工作的女友完婚,老岳父要求女婿村官期滿回城,否则悔婚,于是大闹婚宴。其中观众喜欢的唱词就是:“农村再好是农村,你干得再好也是村官,俺闺女工作在政府大院,你却在土拉窝里打转转。”《闹喜宴》演出效果很好,群众喜闻乐见,在菏泽市、济宁市传唱非常普遍,在牡丹花会和其他大型文艺活动中多次演出,百度上点击率也很高。被选入参加中国第十次艺术节时,专家评委给予很好的评语,评委组长刘兰芳亲自给郝惠勤说:“这小戏接地气,我喜欢!”省文化厅的一位副厅长鼓励郝惠勤多写反映新农村建设的作品。
郝惠勤退休后写作的初衷很简单,性情所致。她是个外向而坦诚的人,喜欢把自己所见所闻和亲历的事与人分享,许多朋友说她,没有她啦不上来的人。上至老人,下至孩子,机关干部,工人农民,都能给她聊的热火朝天。这些人都太好了,郝惠勤觉得没有比写戏作词更能抒发他们的情感,更能塑造他们的人格,更能传承他们的美德。还有一方面,我们都生逢盛世,一辈子过的平平稳稳,安安定定,郝惠勤太感谢共产党,太感谢我们的国家了,能不写吗?她曾在文化馆从事文学戏曲创作工作十多年,二十几岁时写的歌颂刘邓大军的散文《红柳》在大众日报上发表,填补了菏泽地区散文空白,创作的戏曲也多次获奖。
作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巨野县作协、曲协名誉主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郝惠勤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创作出文艺作品10余首。其中,山东琴书《紧急大动员》,诗歌朗诵《敬畏生命》《战役情》,山东梆子《出征》等,除在巨野县融媒体中心广泛传播外,还被新闻头条、齐鲁网转发,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她还创作了歌曲《请战》、《勇士赞》讴歌援助武汉医护人员。为歌曲《知否,知否》填词,为号召群众居家不外出,创作了《关河令·晴空万里寂静》《七绝·咏兰》《元宵夜》《春天的模样》等文艺作品。郝惠勤同志不计名利、任劳任怨,当有人不忍心她工作太累,要给她报酬时,她说:“武汉的勇士们命都不要了,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出这点力算什么?”她还主动参与捐款,并且教育自己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儿子一定要好好工作,党叫干啥就干啥,决不能惜力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