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5日,是徐嬿霖第41次在社区卡口“站岗”。从2月3日开始,无论寒风冷雨,徐嬿霖的志愿服务从未间断。
“我是一名军人,理应冲锋在前”。1986年入伍的徐嬿霖,于2017年正式退役。刚一退休,她便凭借着军人的热血情怀、专业所长,牵头组建公益组织——威海环翠区心丝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今年年初,疫情突如其来,徐嬿霖带领团队志愿者开始展开“抗击疫情 与您同在”12355心理援助专项志愿服务行动,通过热线、微信留言、视频等形式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心理援助与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同时带领团队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50余天,为疫情防控贡献“心”力量。
投身公益 以所学之长服务社会
“徐老师,孩子信任您,麻烦您再给孩子做做心理工作。”2019年7月8日,在徐嬿霖手术的第三天,一位网瘾厌学家长打来求助电话,指名要找徐嬿霖做心理咨询。就在住院的26天时间里,徐嬿霖躺在病床上,先后为九位家长和子女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
说起这次住院的缘由,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徐嬿霖的专业精神。为确保2019年6月30日杏花村七一党建活动的如期举办,徐嬿霖专程从疗养地赶回威海,但在返程途中不慎摔伤,不得不入院进行治疗。
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没等到徐嬿霖行动利落,2019年9月24日,她又拄着拐杖,和威海市环翠区心丝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2名志愿者,随威海市法院刑庭干警来到荣成法院,连续三天从上午8点半工作到晚上7点,进行合适监护人和戒毒心理康复疏导工作,未曾喊过一声苦和累。
今年,拖着肿胀的伤腿,徐嬿霖带领团队成员,在原有的司法局社矫心理服务和威海市总工会、威海市妇联等心理服务项目外,又承接了共青团威海市(区)委12355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维权服务、“党旗飘扬·爱满滨城”之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社区困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护童成长”之点亮心灯护童成长等公益项目。徐嬿霖说:“拄着拐杖和拖着肿胀的伤腿参与公益服务,完全靠的是党性意志和军人本色的支撑。”
安其身、暖其心,徐嬿霖用自己的初心和军人本色,为社会贡献出了一份力量。自2018年来,徐嬿霖组织开展的心理公益活动近400场次,她带领中心的志愿者们,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人员提供《幸福从“心”开始》等心理健康公益宣讲服务,受益群体近1万人次。另一方面,徐嬿霖带领志愿者们还借助风雨彩虹伴我行之:“冬衣暖心公益活动及把爱和温暖带回家”等系列活动,为特困服刑、社矫等19个家庭的20名“彩虹少年”,发放奖学金3万余元,棉被、温暖包各30个,新衣和防晒衣50余件,系列爱心物品共计3.4万余元。
服务中心成立的三年来,徐嬿霖先后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心理服务工作者、威海市“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工作者、威海市2020年度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中国彩虹村优秀志愿者以及“环翠好人”“威海好人”等。
勇于战“疫” 用责任点亮心光
“铃铃铃……”今年疫情期间,威海市环翠区心丝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电话时常在半夜或者凌晨响起。每当求助电话响起,徐嬿霖和中心的志愿者们都会耐心聆听求助者的心声,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等咨询服务。
这个半夜的求助铃声是源于今年疫情期间,徐嬿霖组织的线上心理援助与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活动。原来,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徐嬿霖组织威海市环翠区心丝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十几位志愿者,联合团市(区)委、市(区)民政局以及市(区)妇联等部门,共同开展“抗击疫情 与您同在”12355心理援助专项志愿服务行动,提供线上心理援助与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140余人次。
除了线上的心理咨询服务外,今年1月底,徐嬿霖毅然带领团队志愿者坚守在社区,进行登记排查外来车辆和居民进出以及打包发送口罩等志愿工作50余天。那时的徐嬿霖手术后也不过半年的时间,行动受限,身体也十分畏寒,但她仍坚强的奋战在一线,用坚守与执着,履行着一名公益人、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诠释着“疫”线志愿者的“巾帼力量”。
在疫情防控期间,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彩虹少年”也让徐嬿霖放心不下。徐嬿霖和志愿者们利用微信和电话的形式,向6名特困服刑、社矫人员家人及其未成年子女,宣传了新冠肺炎个人防护常识、询问了特殊时期生活物品的储备情况并提供了相应的心理关爱与援助。就在今年高考前,徐嬿霖还利用彩虹卡和童楽棋,为“彩虹少年”做高考前的助力和悦情益智的心理辅导,鼓励他们勇敢微笑,努力生活。
对徐嬿霖来说,收到的奖杯和证书,不仅是对他们心理咨询服务的认可,更是一种激励和一份责任。徐嬿霖说:“只要还能发一天光我就会奉献一天,我们会用努力和付出让更多人因心理学而受益,让心理服务成为寻常百姓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