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她办理了退休手续,拿到退休证的那一刻,她说,“那是从来没有过的轻松”。然而,安逸、轻松的退休生活还未到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抢先到来。
9个生活小区、4550户居民、2例确诊患者,这是交到她手上的“考题”。面对疫情,她临危受命承担起社区的防控任务,组织人员科学防范、建立志愿者团队、卡口排查……在这个不一般的春节,用“十八般武艺”逆向而行,与群众共抗疫情,在履职中锤炼担当。
她就是威海乳山市城区街道办事处幸福社区原党总支书记葛玲。
“疫”不容辞:“我是社区书记,让我来”
腊月二十八,葛玲接到通知:威海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者到过乳山,需要立即排查他的密切接触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任务,家人、朋友的一致意见是“承担的风险太大,不同意。”但在回家过年和留在岗位“逆向而行”之间,葛玲仍毅然选择了后者。“年龄能让咱退休,但咱的党性不能褪色!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我是社区书记,我得上。”
当天晚上六点,城区街道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全面排查1月12号所有武汉来乳人员,第二天中午之前必须汇总上报。葛玲所在的幸福社区有9个生活小区、4550户居民,而工作人员只有5人,“人少片广,这要是有个疏漏可怎么办?”
片刻不能等,会后葛玲立即采取居民自报和楼长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发动大家共同参加排查工作,同社区工作人员通宵整理数据,第二天上午九点便提前摸排、上报工作。
“为更好的做好防疫工作,我还在社区发起了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半天时间,组建起一支67人的志愿者服务队。防疫宣传、设置卡口、外来人员排查、劝导疫区回乡人员居家隔离,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对乘坐过K1068次列车的人员,我们更是24小时值班,严防死守。”葛玲说。
然而,正月初六,坏消息还是传来了:“城区街道首次被确诊的新冠患者就在幸福社区,是一对夫妻。”一时间,恐惧、抱怨、焦虑的情绪在小区到处弥漫。“说实话,作为社区的一‘家’之长,我当时非常紧张。”葛玲坦言。
紧急关头,既要做好防疫,又要做好稳控,安抚好居民恐慌的心理,成了当时社区工作的关键。于是,从梳理密切接触人群到防控排查,从安抚被确诊的夫妇,到居家隔离人员采购生活用品……在葛玲的带领下,艰巨复杂的工作开始一样样被落实、一项项被完成。
最终,在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幸福社区全体居民的积极配合下,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幸福社区疫情并未进一步扩散,疫情防控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无怨无悔:“守好我们共同的‘家’”
自腊月二十八接到通知,到3月24日幸福社区卡口撤销,整整63天,身为“下岗书记”的葛玲从未请过一次假,缺过一次席,和众多“小年轻们”一起奋斗在最一线。
也就是在这“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葛玲和众多社区工作一样,顾不上吃饭,昼夜颠倒,掉了15斤肉。防疫后期,熟悉葛玲的人看到她,打招呼头一句便是“哎!老葛,你什么时候去减肥了?这怎么还戴上眼镜了?”
防疫工作有苦有累也有泪。回忆起最难熬的时候,葛玲说不是挨饿受冻,而是居民不配合的时候。在幸福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能否取得胜利,能否堵住传染源是关键。确定确诊夫妇行动轨迹、排查接触人群自然而然成了葛玲的头等大事。
“记得我第一次给确诊的居民打电话,想了解他隔离前的密切接触者时,他的情绪当时就失控了,‘我都这样了,你别烦我了!’便挂了电话。”葛玲无奈地说。
然而,防疫情大于天,如果一天不排查清楚,居民就可能面临更多的风险。想了想,葛玲继续做患者的安抚工作。在得知确诊患者儿子自己在家隔离时,葛玲便主动就要了患者儿子的电话。
“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我和丈夫就都在岗位上值守,自家家里孩子的吃饭问题都靠定盒饭解决。所以,我每次盒饭都是准备两份,一份是给家里的,另一份就是给这个隔离在家的孩子准备的。”葛玲说,真心的付出感动了确诊患者,患者开始主动把曾经接触过的人员信息上报。
在葛玲的努力下,社区防控形势越来越稳定,居民们的笑脸越来越多。有一次,当一位互不相识的居民见面时道了一句辛苦,葛玲说:“泪一下子就冲到眼眶,我对从事这份工作感到无比光荣!”
如今疫情防控形式好转,葛玲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回忆起自己的抗“疫”经历,葛玲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为我自己能够成为这个抗击疫情第一线的一员而自豪,也为自己的逆行选择而无比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