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是安宁市委、市政府为安宁地区离退休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老年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而开办的一所老年学校,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现代人文理念和“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美德。办学宗旨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办学方针是:“学、教、乐、为”相结合。安宁市老年大学成立于2003年9月,17年来,累计培训学员45390名。其中校内班学员11549名,校外班学员9970名,街道分校学员23871名。今年在校学员校本部共18个班1020。校外班有19个班1301名学员,9个街道分校3057名学员。
面对如此庞大的优秀老年人群体,市委老干部局对老年大学学员提出要当好“参谋员、宣传员、联络员、教导员、监督员”发挥正能量的“五员”要求。安宁市老年大学开展了以“展示阳光心态、体现美化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实践与探索。彰显了老年大学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应,拓展了增添“正能量”的空间和效能。
(一)坚持导向,提升正能量。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大学的工作,把老年大学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2003年8月成立了高规格的校务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名誉校长,市委副书记任校长。2011年10月,市委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大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把住总开关,坚持正确导向。二是市委老干部局局长亲自抓,副局长具体抓老年大学工作。市委老干部局选派干部任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切实加强了对老年大学的领导。三是教学内容把政治思想工作贯穿始终。坚持了正确的办学导向,提升了老年大学的正能量。
(二)三级办学,扩大正能量。强化校内班,2003年学校办起校内班,现有舞蹈系、音乐系、艺术系、体育系4个系12个专业19个班,1308名学员。一是校本部发挥了人才培训中心、理论研究中心、教学示范中心三个作用。所设课程教学结构规范、有序、合理,组织教学层次分明,学校管理有序,教学秩序正常,学员积极性高。二是设立校外班。2007年开始,安宁市老年大学改革单一的校内课堂模式,创建了校内外相结合的办学形式——校外班。现有16个班775人,校外班按照“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教学、自我提高”的原则和“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及“融入社会、融入社区”的要求,提出了“一指导,二定期,三提供”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管理办法,校外班成为老年大学课堂的延伸。创办街道分校,2009年市委发出了《关于在各镇、街道办事处成立老年大学分校的实施意见》,在9个镇、办事处成立了分校。现有9所分校学员3057人。街道分校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各类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办学。太平新城在6个 村(社区)建立教学点,有33个班1300多学员。每年举行一次“发现太平之美”,千人开班文艺展演,为鼓励村民上老年大学,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凡是参加学习的学员,学费统一由街道报销;学员到校本部学习每次补助交通伙食费8元;对优秀学员给予1000元奖励;每村推选的学员组长每月发岗位补贴30元。太平新城街道领导深有感触地说:老年大学是发挥正能量,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阵地,太平是拆迁任务最重,建设项目最多,容易引发的社会矛盾突出,办了老年大学分校后,上访的少了,闹事的没了,社会稳定了。
安宁市老年大学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中心,社区校外班为延伸,街道分校为基础的三级办学网络,扩大正能量。
(三)定期演出,宣传正能量。为检验教学成果,充分体现老年大学的办学成果:一是定期举办文艺演出,学校提出了“唱红歌、求健康、促和谐”流动大舞台文艺演出的相关要求,今年6月18日,组织了《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文艺演出》。二是巡回演出,老年大学花灯班、舞蹈班组织送戏下乡,先后到连然敬老院、八街敬老院巡回演出。三是联合演出,先后组织学员参与主题为“安宁市2020年‘文明螳川 点赞安宁’文化志愿服务活动”9场文艺演出,安宁市老年大学校内外19个教学班240人次参与了其中的4场;参与主题为“爱国卫生 你我共参与”的爱卫文艺宣传巡演活动,他们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小品、情景剧等文艺节目向市民传播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内容,使学员的学习成果展示在吹拉弹唱文艺舞台上,老年大学发挥正能量扩大了影响力。
(四)书画展览,传递正能量。发挥课程优势,翰墨传递正能量。一是4月22日,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等多家举办的“安宁市2020年艺心抗疫优秀作品展”中,安宁市老年大学选送的师生作品有21幅入选参展。这些作品记录和讴歌了疫情防控一线各行各业工作者的大爱情操与英勇事迹,关注普通人在抗击疫情中的责任和大爱,充分展现了老年大学师生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表达了对一线医护工作者的奉献与牺牲的崇高敬意,传播着社会正能量,鼓舞着群众抗击疫情的信心。二是通过线下征集方式,编辑一期《银耀螳川 同心抗疫—安宁市老年大学师生作品选》。老年大学师生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助力,向各行各业的抗“疫”英雄、抗“疫”行动致敬。三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安宁市老年大学开展“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系列活动。从4月28日开始,通过“教师群”“班干部群”推送《安宁市老年大学开展“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诗词书法绘画摄影作品”线上征集的通知》,很快学员们或撰文、或写诗、或书画、或摄影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组织“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为主题的原创诗歌朗诵会,学员们结合自己当年到八街看到的与今日实地采风的对比,自己创作并朗诵了的作品。学员们以饱蘸深情的笔墨反映脱贫攻坚取得的新成就、发生的新变化,用豪迈、激越的语调朗诵、演唱自己创作的诗词,赞颂党的十九大,抒发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走进新时代,实现新作为的自豪之情。
(五)评选表彰,树立正能量。为了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引导学员成为发挥正能量的“带头人”,学校建立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优秀教师、优秀学员、优秀班级、优秀节目、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学校从2003年成立老年大学的第一届学员开始,每学年进行一次评优表彰工作。17年来评选表彰了17次。表彰了优秀教师68人次,优秀班级60个班次,优秀班干部 60 人次,优秀学员246人次。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和参与活动的干劲。
(六)扶贫帮困,爱出正能量。开展帮扶活动引导学员成为扶贫济困的“援助者”。坚持自发自愿的原则,在学校中开展献爱心慰问活动。瑜伽班,云化校外班、体育馆班等50名学员捐衣捐物100多件送到安宁市边远的密马龙村;捐钱购物购水果慰问连然狮子山敬老院、新发村敬老院;花灯班、舞蹈班送戏到八街敬老院、连然敬老院;老师、学员生病住院学员自发组织到医院看望;在帮扶关爱中提升境界、升华思想、献出一片爱心,伸出援助之手,为帮助贫困地区人民尽一份力。
(七)志愿服务,献出正能量。安宁老年大学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有的参加了安宁市创建文明城市志愿者;有的参加了安宁市创建卫生城市志愿者;有的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春节三下乡活动;有的为基层写对联;有的为基层看病、赠送字画、免费拍照、法律咨询,成为学习先进文化的“时代老人”。我为社区作奉献,老年大学展风采,学员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形成了以第一课堂为基础,第二课堂为补充,第三课堂见成效的办学扩展。发挥正能量取得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效益,引领了老年大学文化生活新风尚。志愿服务,献出正能量。
(八)校园文化,释放正能量。营造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一是学校成立了健康小屋,设有量血压、称体重、量身高等保健设备,成立了慢性病活动小组,学校连续5年被评为“健康单位”。二是安宁市老年大学设有宣传栏、黑板报,班级设立“学习园地”,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内容主要突出学员风采、教师垂范,办学宗旨、办学理念,三是在教室、在楼梯间走道悬挂学员书法绘画摄影的优秀作品,营造学习氛围,让每个墙壁都会说话,校园文化,释放正能量。
安宁市老年大学从8个方面引导广大学员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做了实践和探索。学员们回到家里家庭和睦了,进入社区社区活跃了,走向社会和谐了,得到的启示是:培养一名学员、带动一个家庭、熏陶周围邻居;培养千名学员、带动一个镇;培养万名学员,带动整个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