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广大“家”人想要咨询医院专家的诉求,我们特别把“家”人们所提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将在每期推选出一个问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扩展解读。如果您也有此愿望,请来信告诉我们。本期【“家”人点题】山东省淄博市退休干部张允亭(65岁)问:在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时,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请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陈少华回答。

    专家简介:陈少华,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内分泌科副主任,1990年山东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2007年山东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瑞典皇家医学院进修。任山东大学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省医学会山东骨质疏松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省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DIAMOND计划山东中心负责人。擅长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老年病、性腺疾病及其老年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诊治,对中老年性功能障碍方面也有相应临床疗法。

坐诊时间:周一全天                  

    在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占很大比例。糖尿病患者要想使血糖长期达标,除了科学地安排饮食,坚持参加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外,还要积极地进行药物治疗。然而,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这种状况对他们扼制糖尿病的进展十分不利。从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实际情况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应注意以下10个问题:

    1.使用降糖药时,剂量不宜过大。很多老年朋友喜欢简单省事的加多口服药物解决增高的血糖,临床实践证实,在使用降糖药格列齐特时每日的用量若超过320毫克、使用格列吡嗪时每日的用量若超过30毫克、使用二甲双胍时每日的用量若超过2克、使用罗格列酮时每日的用量若超过8毫克、使用格列美脲时每日的用量若超过4毫克,不但不能取得好的疗效,反而容易使患者出现低血糖,水肿以及心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

    2.要注意服用降糖药的时间。不同种类的降糖药,使用的方法也应不同。第一代和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应在用餐前半个小时口服。这类降糖药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大多数磺脲类降糖药起效时间需要半小时,而降糖作用的高峰一般在服药后23个小时出现。同样是胰岛素促泌剂,非磺脲类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比磺脲类药物起效快,因此以在进餐前520分钟口服为好。如果不按时服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是近年来国内受欢迎的口服降糖药,应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如阿卡波糖等,能延迟和减少小肠内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使得餐后血糖水平下降。如果在餐后或饭前服用,则会起不到降糖效果。二甲双胍类是目前2型糖尿病首选用药,但注意有时药物口服之后能够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部分胃肠病变的病人因此应在饭后服用。

    3.联合用药是常用治疗方式。糖尿病史复杂的多重代谢损害疾病,不同种类的降糖药,其作用机制也不同。将多种降糖药联合起来应用可以扬长避短,不仅能更好地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状况,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联合用药可使每单药的用药剂量减少,避免了因用药剂量过大带来的副作用。但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一开始用药就采用联合疗法,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病情严重程度、肥胖与否以及是否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等)来确定。在降糖药的各种联合应用方案中,过去最常见的是磺脲类与双胍类降糖药的联合应用。如用磺脲类降糖药与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也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采用双胍类降糖药与α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联合应用可以消除胰岛素抵抗或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的情况。餐时血糖调节剂与双胍类降糖药联合应用是种长短配合,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波动的水平。

    4.血糖正常后需制定长期监测方案,忌反复无常。患者的血糖正常后,可遵照医嘱逐步减少降糖药的剂量,很多人因为嫌麻烦,迫切想停药,注意切忌马上停用所有的降糖药,否则易引起血糖反弹升高,使病情出现反复。

5.服用降糖药有时不宜“一药到底”。患者在长期服用某种降糖药一段时间后,如果遭遇感染或其他意外,血糖出现波动,应及时调整原来用药。各种降糖药的性质不一样,例如有的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长时间服用一种降糖药刺激效果可能发生变化,可以换用另一种促泌降糖药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

    6.要尽早地使用胰岛素。研究证实,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明显低于白种人,很多控制不好的病人必须注意早应用胰岛素,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竭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胰岛素亦可与口服降糖药联合起来使用。近年来,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有很多新进展,如有了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及基础胰岛素类似物、使用皮下胰岛素泵等。使用这些新药、新方法能够很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可使患者较少地发生低血糖反应,同时可降低胰岛素的用量。

7.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要早诊治、早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首选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而处于糖尿病前期的老年人除了要合理地安排饮食、适当地进行运动外,还要适当地进行药物干预,以防止心、脑、下肢动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若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文迪雅)、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二甲双胍等进行治疗,可使相当一部分超重的糖尿病前期老年患者转化为正常的健康人。

    8.要严防出现老年糖尿病性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的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可以导致患者感知能力低下,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抽搐惊厥甚至猝死。不仅如此,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小心。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智力下降,加速脑痴呆。下面几种用药情况下更易出现低血糖,应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注意:①单独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时。②超量联合应用两三种口服降糖药时。③注射胰岛素后不进餐或立即外出运动时。④注射胰岛素后加服降糖药时。⑤使用胰岛素的剂量过大时。

    9.可用中药防治老年糖尿病。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的确很多中药如黄连、桑叶等都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作用力并不很强。我们采用中草药主要是防治慢性糖尿病并发症,很多中药方剂丹参制剂等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调节其机体的内皮功能(如活血化瘀等)、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都有独特的疗效。

    10.不要轻信广告上的不实宣传。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有些广告声称可以根治糖尿病,这是不可信的。市场上的保健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但其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另外,某些不法商家还在保健品内任意添加西药成分,误导消费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广告宣传一定要采取谨慎的态度。

总之,老年人在得了糖尿病之后,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一定要听取医生的建议,不可自作主张,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