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通过“互联网+教育+数据+平台”推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信息化,离退休信息化建设工作展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从取得的成效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欠缺。一些单位和部门对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老干部工作水平、创新工作载体、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的重要手段来抓,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信息平台建设不够合理完善。目前,离退休干部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服务内容多为提供学习资讯、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宣传老干部工作情况方面,项目功能不够完善,在满足老干部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方面,与老干部的期盼还有差距。三是信息化应用还不够广泛。由于身体条件、知识层次和思想认知等原因,部分老干部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部分老干部认为使用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是一种约束、一种负担,不愿使用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造成信息化应用普及不够广泛。四是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安定区许多老干部工作者对信息技术接触不多,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不深不透,尤其是缺少既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又精通老干部工作的复合型骨干人才,直接限制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笔者认为,要通过“四创”联动,推动老干部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线下”经验作法与“线上”技术高度融合。
创新思维,完善制度机制。着眼老干部信息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信息化平台“建、管、用”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精细管理工作制度。一是提高认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引导老干部工作者从推动老干部工作形态升级、模式优化的角度,切实信息化建设作为事关老干部工作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是制度保障。制定老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等制度,严格执行信息平台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提高信息化平台建设质量。三是动力激发。将两个微信公众号和“夕阳风采”APP的关注度、采用率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细则,激发老干部工作者和离退休党建联络员做好信息化工作的动力。
创强队伍,提升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老干部工作者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定期组织信息化建设知识培训,邀请信息化建设技术骨干现身说教,让老干部工作者了解掌握最新、最实用的网络技术,提高“知网、用网”的能力和素质;选派相关人员赴先进地区学习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把网络信息技能应用作为老干部工作者业务能力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使工作人员充分掌握运用信息网络的本领,从而更好地为老干部掌握信息化知识服务。
创导融合,打通链接渠道。树牢融媒体工作思维,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新兴相结合、常态动态相结合。一是系统链接。锚定全区离退休干部人数,以关注人数增长、总比例增长为目标,通过友情式工作提示,常态化督促通报,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多形式推进平台推广应用。二是渠道链接。在老年活动纪念品和老干部活动学习场所等老同志往来频繁的地方粘贴二维码,在微信公众号和各类老干部微信工作群上推送二维码和操作指南,提醒邀请受众关注。三是资源链接。通过网络党支部、活络书画文艺评选、网络正能量等丰富线上活动,打造流量高峰,做好导流关注,提升增粉锁粉粘粉能力。
创优服务,实现赋能增效。发挥新媒体日常宣传浸润作用的同时,挖掘撬动更多资源,为离退休各类平台赋能。一是丰富业务职能。在离退休之家、安定区老干部等平台常态化推送“离退休干部工作”“甘肃老干部”微信公众号内容,第一时间传达党和国家各类政策。二是扩容服务功能。对接全省离退休干部信息和服务管理系统,综合运用“智慧服务”等信息技术,扩大内容覆盖面,健全“离退休干部党员信息库”“离休干部精准服务信息库”,实现老干部信息实时查询和动态管理。三是优化信息效能。开展分析研判,完善“夕阳风采”APP功能,针对性呈现健康知识、文史知识、时光书单等符合老同志口味的阅读礼包,搭载工资查询、政策解读、学习报名等服务功能,把“夕阳风采”APP,打造成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贴士”“健康卫士”和“学习博士”。
安定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软硬件提升为保障,以丰富活动形式为方向,开展“四色行动”让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绚丽多彩”。
“主题+载体”擦亮老干部文化养老“红”底色。坚持党建引领,将正能量属性作为开展活动的前提,使离退休干部在活动的同时能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铸好“魂”、筑好“基”。活动主题化,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等主题开展“信仰永恒
忠诚向党”“深刻领会全会精神 发挥优势传播正能量”等活动6次,引导广大老同志能学乐学、愿为善为;载体多样化,实施“互联网+”,组织全区2082名离退休干部关注使用“两个微信公众号”和“夕阳风采”App,并利用微信群积极发声、交流经验、传播正能量,疫情期间,网上展出抗疫书画作品500余幅、网上捐款捐物4.5万元;阵地开放化,将老年大学作为全区离退休干部党性教育、文体活动和正能量发挥的“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吸引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书画、声乐、舞蹈社团开展活动,并采取专人讲解、微讲堂、革命圣地观摩等形式,凝炼红色初心,传承红色精神。
“管理+提升”打造老干部文化养老“银”团队。坚持骨干为先,以老年大学为依托,将老干部各类兴趣班(团队)作为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的重要依靠力量,带好“头”、输好“血”。强化管理,通过完善《老年大学制度》《老干部活动中心制度》等规章制度,加强老年大学班级管理,提升影响力;抓好纳新,将班级纳新与干部退休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网络推介、现场推介进行宣传,同时还组织专场活动宣传团队形象,展示学员风采。目前,学校学员人数达到500人,2020年合唱班邀请音乐学院专业毕业生,志愿指导教学,学习成效明显提升;开展评比,每年开展联谊活动,现场展示学习成果,并进行点评,提升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服务”体现老干部文化养老“金”价值。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将“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的价值取向,使离退休干部在开展文体活动的同时,回馈社会,弘扬正气,发好声、护好航。开展“众志成城 战胜疫情”网上作品展、“翰墨端阳·丹青安定”书画展、“念亲恩、感亲意、舒亲情”等活动,展示老干部健康良好精神风貌;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学习考察、座谈交流等活动8次,收集整理建言献策文章10篇,送去书画作品1000多幅,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献智出力;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开展“文明城市 互融共享”文化进社区、义写义画活动12次,在引导老同志乐享乐活的同时,展示老同志积极的生活态度。
“体验+乐活”助力老干部文化养老“绿”生活。坚持精准服务理念,将提升场所硬件设施、优化离退休干部“体验度”作为(老年大学)活动中心建设的长期目标,使老同志健好“身”、乐好“心”。完善功能布局,在设立老党员学习室、护理咨询室、健身室等活动场所的基础上,重新翻修老年大学校门,增设80平米的阅览室和100平米的活动室,添置扬琴、架子鼓,配置沙发、桌椅76件,改善设施条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集中学习计划,组织老干部每月开展集中学习,配置图书500余册,订阅《人民日报》《阅读参考》《陇上夕阳红》等党报党刊157份,确保老干部能够紧跟时代“不落伍”、思想认识“不掉队”、政治学习“不误点”;选派2名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具体负责老年大学服务工作,1名年轻在职干部为学习联络员,确保老干部学习活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