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老干部活动中心辩证处理“七个关系”,为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良好条件,把活动中心建设成为老同志们的“第二个家”。
一、辩证处理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的关系
近年来,如东县老干部活动中心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认真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三年规划、五年规划),描绘活动中心发展蓝图,在制定长远规划的同时,确立一系列的近期目标。这样,一个个近期目标就像一根“链条”一样,一环套一环,最终形成一个目标链。在确定近期目标的实现顺序时,我们从老同志们的实际需求出发,从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出发,从活动中心发展的自身需要出发。当然,规划制定以后,在实施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规划与目标更加符合活动中心发展的需要。
二、辩证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硬件和软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硬件设施是组织老干部开展活动的前提。在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本着着眼长远,化整为零,逐年添置,聚少成多的思想,逐步改善活动条件。在硬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我们本着“宁可用坏,不可摆坏”的思想,认为如果硬件设施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就是一种无形的浪费。比如,近两年,我们装备多媒体教室、大屏影音室,定期组织老同志收看“云讲座”,为老同志放映电影,将硬件设施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受到老同志们的欢迎。
三、辩证处理活动中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如,我们定期与县图书馆联系,了解新进图书杂志的情况,为老干部查阅资料提供情报,请县图书馆在活动中心设立“借阅点”,为老同志借阅图书提供方便;我们利用老年大学的教学资源,实现人力与物力方面的资源共享。在处理好与邻近单位的关系的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和活动中心活动组织相关联的单位联系,取得这些单位的支持与帮助。如,我们与县邮政局、人民银行等单位密切联系,他们为我县老干部集邮协会以及老干部钱币研究会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帮助,当然,集邮协会与钱币研究会也为邮政局以及人民银行做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了荣誉,这样,就形成了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
此外,我们还与财政局以及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密切联系。邀请财政局领导到活动中心看现场,听汇报,让财政部门了解活动中心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争取他们的支持。举行大型活动,我们都要邀请新闻媒体的记者前来参加,请他们帮助报道,扩大活动中心在社会上的影响,通过提升社会关注度与美誉度,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辩证处理亲情服务与规范管理的关系
我们提出“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让老干部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的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倡导热情服务、真情服务与亲情服务,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坚持“多说一句话,多办一件事,多问一声好,多扶助老同志一把”的服务精神,学会换位思考,想老同志所想,急老同志所急。比如,有些老干部,儿女在外地工作,为了驱除他们内心的孤独,让他们感受到亲情和友情,活动中心定期为老同志举办集体祝寿活动,为老同志们带来温暖。从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角度出发,促使我们在工作中往往总要想一想:老同志现在最缺少什么,最需要什么?进而将工作做到老同志的心坎上。
在倡导“亲情服务”的同时,我们非常注重“规范管理”。在加强管理的过程中,一是“健全规章制度”。我们制定了《活动中心主任职责》《工作人员职责》以及《活动中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人员以及老同志的行为。二是“完善管理网络”,逐步形成了“中心主任—中心工作人员—活动组织负责人”的三级管理网络。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工作人员少,活动人数多的矛盾。
五、辩证处理老有所为与老有所乐的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作为老干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对离退休以后自我价值的持续实现看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活动让老干部们在获得娱乐的同时又看到自身价值的实现,这样的快乐体验才是长久的,才是老同志们最需要的。因此,在组织开展活动中,让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有机融合,让老同志们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比如,老干部集邮协会本来是一个“以邮会友,以邮交友”的组织,我们在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提出“研讨、弘扬、培育”的目标。所谓“研讨”,是指集邮协会的活动要增加学术含量,不能仅仅停留在交流邮品的层面上,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县老干部集邮协会的成员已成为全县集邮研究的中坚力量,每年都有近百篇论文在省级以上集邮杂志上刊登。所谓“弘扬”,是指要弘扬集邮文化,集邮协会每年都要到学校、医院、工厂、社区举办邮展,将集邮文化传播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所谓“培养”,是指要有意识地培养集邮的后备力量,不断扩大集邮群体。我县老干部集邮协会除定期到中小学上集邮课,举办邮展外,还协助栟茶中学、岔河小学、掘港中学等学校成立学生集邮协会,为弘扬集邮文化,发展集邮新人作出了贡献。又如,我们组织老干部志愿者开展关心下一代、扶贫帮困等活动,先后组织特别冬令营8期,为89人次全程免费送温暖;组织特别夏令营9期,为512人次全程免费送欢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15场,1800余人次受益;此外,还举行春雷班“勿忘国耻”主题班会、参与看守所帮扶失足青年等,县、市、省和国家级相关新闻媒体都曾给予报道,多次获得上级相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六、辩证处理队伍建设与部门形象的关系
部门形象归根到底是人的形象。人是一个部门的主宰与灵魂。可以说,队伍建设与部门形象是二而一的问题,抓住了队伍建设也就抓住了提升部门形象的根本。
对活动中心工作人员,我们要求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同时坚持几项制度:一是“例会制度”。每周我们都要召开一次工作人员例会,回顾上周工作情况,部署安排本周工作。二是“交流制度”。我们要求中心工作人员每周至少要与分管活动组织的会长(组长)交流一次,每天都要到分管的活动场所转一转;每个月月底,中心工作人员要进行一次交流,总结这个月的分管工作,交流下个月的工作计划。三是“学习制度”。我们在工作人员中开展“两学一练”活动。一是“学理论”,努力学习老干部工作理论、方针政策,学习老年人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二是“学技能”,学习自己分管活动的相关技能,学习组织老同志开展活动方面的相关技能;三是“练特长”,我们积极鼓励工作人员在提高自身一般性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要注重练就一个特长,使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
七、辩证处理县级中心与镇区中心的关系
如东县有15个镇区、街道,作为县老干部活动中心,承担着对各个镇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室)进行指导、示范、辐射的职责。针对各个镇区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室)的建设方面存在的不平衡现象,我们提出了“三有”的要求。一是“有场所”,不但要有固定的学习场所(支部活动场所),还要有一定的健身、娱乐活动场所。部分镇区与镇区文化中心共享资源,改善了老干部的活动条件。二是“有设施”,要从老干部的实际需要出发,逐步增添活动设施。三是“有人气”。要求从实际出发,建立活动组织,逐步壮大活动队伍。为了促进各镇区老干部活动条件的改善,我们一方面通过开展评比“镇区示范性老干部活动学习阵地活动”,促进镇区领导对老干部活动学习场所建设的重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县级比赛活动,如开展门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促进镇区活动条件的改善。在发挥县级中心示范辐射作用的过程中,我们一是抓好培训,利用县级中心活动组织的人才资源,对镇区老干部进行培训;二是开展联谊活动,邀请镇区老干部与县活动中心老同志开展联谊比赛活动,鼓励镇区之间开展联谊活动,通过联谊促进活动的开展,提升老干部晚年生活的文化品位。
事实证明,辩证处理好上述的七个关系,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尽快抓住主要矛盾,少走弯路。随着社会的发展,活动中心将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与矛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处理好上述的七个关系,把我县活动中心的工作推上新的台阶,为广大老干部营造出更好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