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60周年。梦随心移,怀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绪,我仿佛又回到那段硝烟弥漫的战斗岁月。

1950年10月25日,我所在的志愿军60军181师542团3营机炮连于辽宁安东跨江入朝。由于敌机狂轰滥炸,我军没有制空权,只能白天隐蔽,夜间长途奔袭。入朝作战时,我是一名未满18岁的年轻战士,从国内西南剿匪前线直接抽调入朝。在战斗经验方面,和大量经过短期新兵训练入朝的战友相比,我又算是一名“老战士”。在朝鲜战场上,许多战友在敌机的轰炸下还未看到敌人就牺牲在异国他乡,还有一些人因朝鲜极端寒冷的气候被冻死,敌机的轰炸封锁后勤给养跟不上,一些战友饥寒交迫而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我有幸活了下来,并经历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我们机炮连被评为“英勇奋战钢铁连”,荣立集体三等功,我个人获颁朝鲜功臣纪念章一枚。

1953年冬,我随部队离开朝鲜回到祖国,因病先后在徐州陆军医院和南京军区医院治疗休养。康复后,转业到陕南,回到家乡建设第一线。工作之余,我仔细回想逐渐远去的那场战争:虽然志愿军最终取得了胜利,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一是战争爆发时,新中国刚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烂摊子站立起来,国力脆弱” 。二是部队武器装备靠苏联提供,受制于人。“强国,先强军!”从那时起,一名老战士心中,就长久萦绕着一个强国强军之梦。可喜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那场战争过去仅十余年,国家“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一举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与核讹诈。改革开放后,国家国力鼎盛,人民富裕安定,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兴旺发达,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心。“嫦娥探月”、“神九飞天”、“航母试水”、“蛟龙探海”这些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新技术、新成就如今变为现实,人民军队建设也由传统意义上的陆海空单军种向多军种集团化,地、空、海、天立体化转换。军队电子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如日中天,方兴未艾。这是全国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老兵的骄傲。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圆了我的强国强军之梦。抗美援朝60周年祭,可以藉此告慰我在朝鲜战争中逝去的亲密战友,愿他们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