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5上午,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三名医生在门诊为病人看病过程中被一名持刀男子捅伤。这并不是偶然,前不久,上海曙光医院一名22岁的重症患者叶某病重身亡。患者家属打砸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对医务人员拉扯打骂,要求其向死者下跪。接着,微博上又有医生爆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主任遭患者家属殴打致角膜被打伤,肾挫伤血尿。1021,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发生一起惨案,患者梁某持刀刺中医生6刀后坠楼身亡……有人惊呼,暴力伤医案件又进入高发期,然而更多的人是疑问——

 

 

暴力伤医何时休?

 

暴力事件背后的原因

    什么是医院暴力?只有医务工作者被杀才是医院暴力吗?显然不是,针对医务工作者的暴力可能是醉汉、流氓,也可能是一般患者突然情绪失控。暴力的形式也分为语言暴力和身体伤害等。

  事实上,见诸媒体的医院暴力仅仅是冰山一角。每年我国究竟有多少医院暴力事件发生呢?一条来自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06年我国内地就发生了9831起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事件,打伤医务人员5519人,医院财产损失超过两亿元。

  另外,恶性医患冲突仍在逐年上升,并从传统的急诊、儿科等医院暴力多发科室向一些普通科室蔓延。医疗环境的恶化,导致“明天谁来当医生”上升到整个社会层面的集体忧虑。毕竟,医院暴力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而由此产生的恶果是由整个社会买单。

  每当有医院暴力事件发生后,总少不了反思,希望能够找出原因、症结,以治疗疾病的方式对症下药,减少医院暴力给广大医务工作者巨大的身心伤害。那么,肆虐的医院暴力事件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呢?看法不尽相同。

  偶发和必然之争。面对频发的暴力伤医事件,前卫生部医管司副司长孙阳认为,“从总体上看,医患关系和谐是主流,偶尔会出现纠纷和冲突。”但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余可宜看来,“最大的误区是将医院暴力事件视为偶发现象,不从早期进行干预,实际上,医务人员在职业中受到暴力威胁是一种经常现象,而且是可预防的。”

  医患矛盾之体制根源。排除暴力伤医事件中的偶然因素,无论专家学者、大众媒体,还是医生群体,关于医院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的反思都有着一个共识,就是医患矛盾激化的根源在于落后的医疗卫生体制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患者遭遇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医生高强度、高技术含量的劳动却得不到合理的光明收入,还要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伤害……正如原红枫亚泰妇产科医院执行院长、爱丁医佳创始人毕烨所说,“在医疗市场中医生、患者、投资者等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不满意。”

  政府医疗投入GDP占比严重偏低,以药养医,公立医院公益性不足,医疗机构规划不科学,医疗市场开放程度低,社会保障覆盖的广度和厚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激化医患矛盾、滋生医院暴力的温床。

  此外,还有一种争论,一方认为医患矛盾激化导致的医院暴力是源于一些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态度差、责任心差、技术水平和医德水平低等导致的;另一方则认为一些患者错误的认识和不合理的要求导致的较差的诊疗心理状态和态度是医院暴力事件发生的种子。

  余可宜医生则认为,医疗暴力事件频发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在处理医疗问题时存在“有法不依”造成的。对此医疗主管部门责任最大,医院、社会以及媒体等也都负有不同的责任。

  医院暴力事件频繁发生,让整个社会,特别是医疗行业人员迫切期待加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进程,以改变现状。而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强调,医疗卫生改革体制根本是就是民生改革、社会改革。

我们能做些什么?

  而就目前来说,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种医疗卫生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都不能够有效地杜绝医院暴力的发生。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寄希望于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和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但必须对医院暴力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存在,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心理准备。那么,是不是我们就选择坦然接受呢?当然不是。

  据了解,以美国为例,虽然也普遍存在医院暴力现象,但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远低于中国;最为重要的是,同样是医院暴力,由于政府、医院等整个社会的努力,在降低医院暴力发生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院暴力的破坏程度,鲜有导致医务工作者死亡的严重医院暴力事件发生。

  诚如2013IT领袖峰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所说的那样,抛开国家体制、政治改革,也有很多事情可做。因此,在缓解医患关系、减少医院暴力,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保护、降低医院暴力对医务工作者的伤害方面,其实有很多工作何以去做。毕竟已经到了不得不行动的时候。

  呼唤尊重和相信法律。据了解,在中国香港,鲜有医院暴力事件发生。对此,一位香港儿科医生表示,在香港由于大家比较相信法律,如果在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下医患纠纷没能解决会交法院审判,双方一般都很认可判决结果。

  而在国内,许多医患纠纷升级为暴力事件的原因在于患者或其家属不相信法律,认为医疗事故鉴定不够客观,法院可能偏袒医院或医生,再加上法律意识淡薄和医院一般会花钱息事宁人的惯例,助长了医闹的气焰,也使得许多普通的医患纠纷升级为暴力伤医事件。

  因此,呼唤社会尊重和相信法律,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将有助于医患纠纷控制在非暴力范围内,降低医院暴力的发生率。

  呼唤尊医文化。我国《医师法》明确规定:全社会都应尊重医师。然而在医院暴力频繁发生的今日,被尊重已经成为了医务工作者的一种奢望。

  据一位在美国行医的医生介绍,美国则有着良好的尊医文化:大多数病人上午来看病都洗过澡、头发、含着口香糖,稍喷香水;检查双足时,如有脚汗、女性汗毛没去会说对不起;周末上医院探视病人穿戴整齐,尤如节日、上教堂,非裔、犹太裔尤其多见;看医生时,犹如进音乐厅,关手机。

  当然尊重是相互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待病人如对待自己家人一样。信任与尊重是双方慢慢赢得的。当然是有前提的,医患有互相选择的自由。” 医生如是说。

  重建尊医文化,让医生与患者回归到相互信任与尊重的状态,虽然看上去遥不可及,却是我国医患曾经的和未来的关系状态。

  尊医文化的重建,则需要整个社会的合力,政府、医院、医生、患者、媒体……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