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铁1979年出生于北京,父亲系《人民文学》副主编、著名作家肖复兴。2001年,肖铁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他现居美国,执教于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肖铁像父亲一样热爱文学,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转校生》、《飞行的杀手》和小说、散文集《红房子》、《坚硬的早春》等。作品曾获冰心图书奖、北京大学创新奖等。肖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真正的“文二代”。

其实,肖铁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上中学时他是个贪玩的孩子,常常惹得肖复兴不高兴,父子屡屡发生摩擦。

1991年,12岁的肖铁考入父亲的母校北京汇文中学,父子成为校友,肖铁的老师和肖复兴熟悉,有关肖铁在学校的表现时常与他沟通。

也许遗传了父亲爱好体育的基因,肖铁刚上初一不久就迷上了打乒乓球,课余时间打得很疯狂。一天下午放学不久,班主任看到他的书包还在教室里,就去乒乓球室找他。肖铁远远看见班主任来了,竟然藏到球桌底下和老师捉迷藏。

肖复兴听老师言说后决心找儿子好好谈谈。当天傍晚放学,看到儿子脸上汗渍未干,他坐下来尽量把语气放温和,用商量的口吻跟儿子唠起来:“小铁,你打乒乓球爸爸不反对,可这么疯狂地打,会不会影响学习呀?”肖铁听后没吭声。肖复兴见状,语气重了起来:“再怎么打,你恐怕也成不了瓦尔德内尔、王涛,适可而止吧,你说呢?”肖铁见父亲的话带着怒气,也很不高兴:“成不了瓦尔德内尔、王涛,就不能打乒乓球了?照您的说法,学校还买那么多乒乓球桌干嘛?”儿子不服管,让肖复兴很生气,他的火气更大了,大声道:“你小子能耐大了是不是?做错事了还顶嘴,你这么疯狂地打球过不过分?”

肖铁梗着脖子,毫不畏惧,反驳父亲:“我没觉得过分,我能把握好分寸。”肖复兴见儿子如此执拗,沉下脸厉声道:“我早说过,中学不是小学,任务重,课程多,压力大,你心玩野了,就收不回了。到时学习成绩下降,后悔就来不及了……”

没等父亲把话说完,肖铁又把父亲的话顶了回去:“打球和学习成绩好坏没有关系,只要把握好分寸,学习成绩照样好。”肖复兴从没见儿子这般嘴硬,下了死命令:“你少说废话,从明天起,不允许你带乒乓球拍去学校。”儿子跳起来,大声抗议:“你有什么权利不让我带乒乓球拍?国家有法律规定吗?”恼羞成怒的肖复兴终于控制不住了,上前一把将儿子提起来,扔麻袋似地扔到铁床上。父亲动粗了,肖铁仍不服软,嘴巴还在嚷嚷:“说不过人家就动手,算什么英雄好汉?以大欺小算什么本事?”

肖铁被扔到床上时小腿碰到了床沿上,腿被磕出血了,很快肿了起来。肖复兴知道儿子受伤后,自然心疼,但他脸上没有表露出来。

在父子对峙过程中,肖铁课余时间并没有放弃打乒乓球。不过他玩物不丧志,用学习成绩征服了父亲,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他考了全班第二名,年级第六名。

肖铁得意地在日记里写道:不会玩的人就不会学习,不要听信家长“玩疯了就会耽误学习”那样的话。世界因玩而得到发展,允许玩的童年,才会有更潇洒的青春!肖复兴偷看了儿子的日记,不禁莞尔一笑:原来这小子用日记在和我叫阵呢!

肖复兴认识到儿子在疯狂玩的同时也在刻苦地学习。于是,他对儿子的教育改变了方式,平时对儿子不唠叨,只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一天,肖铁看书看累了便倚在肖复兴的怀里想睡一下,临了叮嘱一句:“一小时后叫醒我,还得复习呢。”有感而发的肖复兴写下《拥你入睡》一文,亲情之浓,胜过醇酒之烈。

1994年秋,肖铁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文科实验班读高中。

1996年7月,肖铁就要读高三了,决定命运的高考迫在眉睫,肖复兴像许多父亲一样担心儿子的学习,但此时他却做了一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暑假,带着儿子随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团到西北采风去了。

肖铁一直对粗犷、神秘的大西北充满向往,他知道父亲去西北采风的行程后,积极地查地图、找资料,想跟他一起去西北看看。肖复兴没有拒绝,他认为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而言,身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就像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苗,与其在水分充足的时候培土施肥,不如趁他正口渴的时候给他一桶清凉甘甜的泉水。他痛快地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对此,肖复兴的妻子很是担心,她说:“孩子考大学是一生中的大事,别大意失荆州,毕竟他玩的机会以后多的是。”肖复兴相信儿子的潜质,他就话接话,勉励儿子说:“我相信你能把落下的功课补回来,这趟西北之行,权当你高考前的一次放松吧!”肖铁听后点了点头。

一天,肖铁高兴地和父亲一道踏上了西北之旅。一路上他注意观察、体验,在兰州、在壶口、在延安,他不停地写呀写,非常投入。这天,在从壶口返回西安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作家代表团的叔叔阿姨都在车上昏昏睡着了。肖复兴一觉醒来,发现儿子还在本子上不停地写着什么。车子在大雨中不停地颠簸着,儿子的身子和手中的笔也在不停地起伏着,这一幕让他这个做父亲的非常感动。

从西北回来后,肖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他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承诺:1997年高考,他以北京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其实,肖铁也不是个天才,他的学习成绩好,无非就是刻苦,把工夫做足。比如历史课,老师在上课之前,他已经把书从头到尾看了三遍,而且十分注意图片说明和一些历史事件的注解。肖铁的写作能力也是在勤学苦练中提高的,光是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3 年的作文练习草稿就装了满满的一抽屉。他参加小学升初中考试前,则把所有要背的内容都录成磁带,每晚睡觉前和次日早晨刷牙时都要播放一遍,以此加深印象。

人生的成功在于勤奋。肖铁的成功,除了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外,还真切地印证了一句古话的深刻含义,那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