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于刚,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山东省立医院眩晕诊疗专科主任,保健综合二科主任,国际IAPA中国分会会员兼执行委员会秘书长。从事耳鼻咽喉临床工作二十余载,对耳鼻咽喉诸类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主要从事眩晕及平衡障碍性疾病的研究。

坐诊时间:周二、周五全天

                         认识眩晕

    眩晕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门诊最常见的三大疑难杂症(眩晕、头痛、发热待查)之一。该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幼儿到桑榆暮景的老者,发病形式多样化,患者可感天旋地转、翻滚、摇摆、漂浮、扭转、视物移动、上下沉浮、晃动、下坠、倾倒或猝倒等。常突发、随发或凌晨多发,后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因此,时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惊恐、痛苦和焦虑。

    发病者会产生对自身或周围物体空间位置评判的运动错觉或幻觉,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的旋转或摇摆晃动,常喜闭目,睁眼又会明显加重眩晕;常伴发出汗、恶心或呕吐、食欲下降甚至产生便意或腹泻感;乏倦或卧床不起,膝下无力,站立及行走不稳,双足虚漂如踩棉花感,或跌倒或抚物而行或行走如醉态般踉跄;可视物模糊或疲倦,怕光及怕视移动之物;常伴有颈肩部皮肤肌肉发紧、酸胀不适及活动受限或不敢活动;因转动头颈常会造成头晕加重或站行不稳感甚至跌倒,而这种不适又会随着头晕程度的轻重而变化;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记忆力、思维、睡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也会随着眩晕症候的削减而变化。眩晕是否伴有耳部症状如耳鸣、耳聋及耳部闷堵等因人因病而异,临床上一般患者很少伴有耳部症状。总之,眩晕所表现的是一综合临床症候群。

对一般老百姓来说,不管是天旋地转,还是眼前发黑,都会讲自己“头晕”。其实这完全不对,从某个角度来说,头晕和眩晕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休息不好、营养不良、血压低的人在蹲久起身后眼前发黑,高血压患者发病时头昏脑胀,这些都属于头晕,有时候患者甚至会出现意识不清楚的情况。但是眩晕则是很明确地感觉到天旋地转,而且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发作时症状剧烈,但患者意识清楚。

                 眩晕诊治的误区

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属人体深感觉平衡系统,由此导致的眩晕罕见。然而,临床上诊断为颈椎病型眩晕的却大有人在,由此导致大量漏诊、误诊。眩晕症中有相当一批于发病期会致颈部不适,而这种不适会随着眩晕的削减而削减。

我曾经诊断过一个病号,是一位72岁的男性老者,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10余年,药物控制好。一月前凌晨四点卧床翻身时突发眩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出汗,晨起时两次摔于床上,但意识清楚,白天行走如常,偶现抬头或低头有短暂头晕,每天起卧时均有持续数秒不等的短暂眩晕。曾到数家医院就诊,以“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及头颅核磁共振所见的“散发腔隙性梗塞”行输液治疗,但无任何效果,花费竟达三万余元,后经省立医院眩晕中心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即“耳石症”,给予手法复位,当时症状即消失,随访一月,未再发。

此患者属三高系列(高龄高血糖高血压),颈椎CT显示明显的颈椎增生等退行性变,核磁共振有脑梗死灶,但此类诊断与晕症并无因果关系,如果不了解此病的特点,不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误诊是难免的,由此给患者带来的痛楚及时间、财力等方面的浪费也是不必要和令人遗憾的。

            经常眩晕或患有内耳疾病

我还碰到一位52岁的女患者,她反复发作型眩晕15年,每次均突发,凌晨多见,表现为视物旋转、闭目、恶心呕吐、出汗,时有腹泻,乏倦惧动,猝发时无法站立,甚至倾倒,但意识清晰,无肢体活动不便、言语不利及复视等感受。症状减轻后可以遗留头晕昏沉及行走踩棉花感,严重影响生活,并伴颈肩部紧皱僵硬,活动受限;伴视物模糊,运动时加重,一般持续短则35天,长则710天即可自愈。患者听觉正常,亦无耳鸣等不适。一年发作23次,每次发作均到医院以“梅尼埃病”、“颈椎病”、“脑供血不足”、“更年期综合征”等诊断并输液,有时发病程度较轻,患者在家等靠亦能在23天内恢复。数家医院头颅CT、磁共振均示正常,颈部平片仅示退行性变。患者累计花销数万元,并遗留心理障碍,时刻担心眩晕发生并疑虑重重,内心十分痛苦。

中年女性,头部检查正常,颈部平片仅显示生理性退化,无任何影像学阳性证据。一些患者眩晕反复发作,多有视物旋转、颈部不适,而无任何中枢型病变所致的症状存在,临床上也常易误诊为‘脑供血不足’、‘梅尼埃病’、‘颈椎病’、‘更年期综合征’等。事实上此病的诊断为‘复发性内耳前庭病’,是由于内耳平衡器病变所导致的突发症候,而非想当然的‘脑供血不足’、‘梅尼埃病’、‘颈椎病’、‘更年期综合征’等。患者十余年来屡屡误诊,痛苦巨大,花费颇多,令人深思。

                做好保健防眩晕

天旋地转的感觉是非常痛苦的,要避免此类症状的出现,正确的康复保健措施,不仅有利于缓解眩晕症,还能控制病情的发展,对预防眩晕症有很大帮助,我介绍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1、注意生活起居  眩晕患者要注意生活起居,注意休息。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是眩晕症的诱发因素之一。不论眩晕发作时还是发作后,都应该注意休息。在眩晕症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防止因晕倒而造成的身体伤害。

同时,眩晕症患者还应该尽量避免头颈左右前后的转动。如果有内耳病变,可能会因头位的改变影响前庭系统的功能而诱发眩晕。颈椎病患者颈部转动或仰俯时,可使椎动脉受压而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使脑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

此外,声光的刺激也会加重眩晕,所以居室要安静,光线要暗淡比较好。

2、注意饮食调节  眩晕症患者的饮食应该以富有营养和新鲜清淡为原则。要多吃蛋类、瘦肉、青菜及水果。药忌食肥甘辛辣之物,如肥肉、油炸物、酒类、辣椒等。

在眩晕症的急性发作期,还应适当控制水和盐的摄入量。现代医学认为,这样可以减轻内耳迷路和前庭神经核的水肿,从而使眩晕症状缓解或减轻发作。

3、注意精神调养  眩晕患者还要注意精神的调养。忧郁、恼怒等精神刺激能够导致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而诱发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