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树荫下,省纪委老书记李发荣坐在长椅上,和我啦他六十年代初在济南钢铁厂任党委书记时工作生活的故事。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全党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艰难创业,件件往事令人难以忘怀,更是感慨万千。
“ 374 ”
“‘374’车票一张!”我从家里匆匆赶到老火车站看钟楼上的大钟表离开车时间还有十分钟,就急忙跑到售票处拿出3毛钱,递了进去,接着从售票口拽出1张车票来。“374”就是坐火车到济南钢铁厂的站名。当年拉人的火车有的是带座位的,是那种成排的硬木椅;有的则是铁闷罐车,里面没座椅,而是空荡荡的,现在都是拉货或拉牲口的,人在里面只能站着。
我好生奇怪,怎么您这个当厂党委书记的,不坐小轿车,反而挤火车?
你是不知道,那时侯整个钢铁厂就只有1辆小轿车,是华沙,那是给享受省级待遇的赵健民同志坐的。不过,挤火车也有挤火车的乐趣!那么多人挤在一起,大多数又都是济钢的职工,大家凑乐子,有说有笑,挺热闹!和职工混得很熟,我也从中了解到不少按组织程序汇报了解不到的情况。
李书记的话引起我的联想,“374”,这个难忘的“374”,当年给我们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 “374”站和短途列车早取消了,现在上下班回城里,领导坐的是专车,职工坐的是班车,也有的职工买了私家小轿车或小面包。可是“374”带来的那种情趣却永远永远也让人忘不了!领导干部正是因为和职工群众同坐在大闷罐车里,才把大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黄羊汤
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在济钢喝黄羊汤的滋味,那个香啊!李书记匝巴着嘴深情地说。那是正宗的野生黄羊啊!是我们组织打猎队到内蒙古打来的。
那时侯生活困难,人们都吃不饱啊!都饿得没力气干活啊!有不少人还得了水肿病,在身上一按一个坑啊!不能眼看着职工的身体一天天地垮下去啊!厂党委就决定成立了打猎队和打鱼队,打猎队到内蒙去打黄羊,打鱼队到海上去捉鱼!谁知打鱼队刚在海边用厂里生产的钢板造好船,就被当地给查封了,鱼打不成了!黄羊倒打来了10几只,运回了济钢。
大家看着肥肥的黄羊都很高兴!我看着黄羊却发起愁来!你想全厂10几个车间、几千名职工,这10几只黄羊可该怎么分啊?!
厂领导讨论来讨论去,想了一个巧办法,1个车间分1只黄羊,熬汤喝!我们厂领导分到各车间,和职工一样平均分着喝。各车间都弄了个大锅,把黄羊放进去,使劲地煮啊!煮得烂烂的,那个香啊!大家看着闻着直流口水!煮好了,车间主任就吆喝着大家排队,一人一勺倒在饭盒里,黄羊变成了汤,大家都享受了黄羊的美味!喝着黄羊汤那个香啊!现在吃海参、鲍鱼也没有感觉到比喝黄羊汤那么香甜鲜美!
领导和职工同喝一锅汤,更喝出了干劲,喝出了亲密无间的感情!我打趣地插话。
那时侯,我们只知道和职工一起吃饭,一起干活,可想不出有这么好听的词来!李书记笑着说。
朴素的话语让我想起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和群众同甘共苦,那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吃”高干
过春节了,工厂照常生产,职工轮休,厂的几个领导也排了班。可谁也不肯回家,都在厂里呆着,到处走走转转,和在岗的工人一起过年。
夜深了,我们几个人分别从各车间转悠回来,聚在一起扯闲话,不知是谁提出要喝两盅。可上哪里去找酒和肴呢?
到我那里去,给你们这帮家伙解解谗!赵健民同志慷慨地挖苦道。
我们跑到他的办公室里毫不客气地翻腾起来,不一会就找到两个肉罐头和一瓶白酒,通通给打开了!这是在困难时期发给高干的,也就是省级领导的特供品。
赵健民同志原来是山东省的省长,因反他的所谓地方主义,被下放到济钢当党委副书记,但赵健民同志仍然享受省级领导干部的待遇,大家也都把他当老领导看待。他丝毫没有省级领导的架子,还经常把供给他的市面上根本看不到的好东西拿出来给大家吃。我们吃着喝着,十分高兴。谁也没想到,我们吃的是老省长都舍不得给家里的亲人吃,专门给大家留下的美味佳肴!
那时侯就是这种风气,当兵的吃当官的,谁的职位高、薪金多、有东西,就吃谁的!
听着李书记爽快的话语,我心里热呼呼的,正是因为领导关心群众,上级关爱下级,上下团结紧密,大家同舟共济,我们党才能够同心同德,无坚不摧!
现在可不同了,是下级请上级赴宴的多,领导能到场就是给好大的面子!这究竟是为什么?恐怕几句话说不清楚!
停机就醒
那时侯,济钢没有办公大楼。车间旁边的小平房或是车间的一个角落用砖隔起来就成了厂领导的办公室,我们吃住都在那里。
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炼铁高炉和炼钢平炉的呼叫、机器的轰鸣,不仅影响不了我们的睡眠,反而成了催眠曲。不怕机器声音大,就怕没动静!当时上级下达的指标高、任务重啊!机器响着,说明生产正常进行,我们像听音乐一样,睡觉睡得塌实!一没声音,那就是又出了什么事,立马就醒!生产停了,谁不着急啊!赶紧组织排除故障,恢复生产!那时候大家一心想的是多产钢铁,谁也没有感觉到苦!现在条件好了,住在小楼里,躺在大床上,多少有点声音就难以入睡。回想那段生活,尽管艰苦,却感到十分有趣!
老书记的一番话,点燃起我心中的激情:那个年代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大家把自己的一切同党的事业密切联系在一起、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任何时候也不能丢!正是靠这种精神,经过40多年几代人不懈的奋斗,才有了济钢今天的辉煌!我们每个人都要永远靠着这种精神,让党的事业不断兴旺发达!
(作者退休前原单位:山东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