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邮政支局是为中南海提供投递服务的唯一单位。从简单的送信送报到储蓄汇款,从只为中央领导服务到面向社会,如今的中南海邮政局已经和其他邮政局没有太多差别了。但众多寄往中南海的信件都要汇集到这里,作为普通百姓与中央领导之间的一个驿站,仍然在书写着传奇。
邮递员都经严格政审
中南海邮政局的历史,要追溯到1948年。那时专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和首长们服务的邮政局叫“山河邮局”。但当时晋察冀边区并没有叫“山河”的地方,用这个名字,是为了保密。
党中央机关进京,这家邮政局一路跟随着毛泽东等领导人来到香山临时驻地,而后搬入中南海,成了中国最神秘的邮政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南海邮政局都是内设局,不对外营业。
入驻中南海后的邮政局被设置在距离西花厅不足百米处。工作人员都是选了又选的邮政系统的业务骨干,每位邮递员上岗前都必须经过严格政审和保密培训。
从各地寄给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领导人的信件、邮包和报纸杂志等,最终都会被发送到这里,盖上“中南海”的落地邮戳后才能被投递。
搬出红墙面向公众
上世纪60年代,出于安全考虑,中南海内的一些机构和住户开始外迁。小卖部、银行,甚至国务院的一些部门都逐步迁出。60年代末中南海邮局搬出红墙,设在府右街,不再直属北京市邮政局,而由北京市邮政局西城区分局接管,依然不挂牌,不对外营业,不和附近居民打交道,专为中南海服务。职员们吃饭、洗澡、参加文体活动都在中南海里面……
中南海邮政局只服务中央党政机关的状态止于1997年。那年,北京西城区邮政局决定,将这家特殊邮政局的服务对象从中南海里扩展到社会公众。经过全面装修后,邮政局所在的四合院恢复了古色古香的样貌,“中南海邮政支局”的铭牌也挂了出来。
邮件层层分拣
如果你在信封上贴上一枚面值80分的邮票,寄给中南海领导人的信,首先会到达中南海邮政局。中南海里寄出的邮件,大宗邮件都是由邮政专车定期到中南海拉,并于当天全部发出。对于一些小批量的重要邮件,会通过专门的渠道和最高规格的服务,来确保万无一失。
据中南海邮政支局负责人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会按照来信者的身份是机构还是个人对邮件进行粗略分拣。机关公函一般直接投递给相应的单位,而个人信件会区分后送至国务院和中央办公厅的两个信访室登记处理。这两个信访室于2000年升级为国家信访局。
在国家信访局信件分拣室,分拣员对信件进行分拣。经过初次分拣的信件再汇集到另一间办公室,按照涉法涉诉、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劳动社保、组织人事等几个方面,再次进行分类调度。之后,其他业务处将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信件按照相关规定,一一及时处理。
最终,一些信件可到达相关领导的秘书处,再送给中央领导看。
中南海邮政局,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却是百姓与中央高层之间沟通的桥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