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他放弃了在城里的舒适生活和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到家乡邢台县路罗镇大戈廖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一副重担。8年后,他把一个原本出了名的穷村、乱村,变成了村强民富、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他就是邢台市广宗县烟草专卖局原局长、退休干部王清军。


烧起头把火,让群众看到希望


大戈廖村地处邢台县西部深山区,因其地势凹凸不平而得名。多年来,由于村乱、村穷,村干部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可仍然是荒山秃岭、经济落后、村民贫困,村里还有15万元的外欠款。于是,个别村民有的上山乱砍乱伐,有的偷窃,有的耍钱赌博,村里很乱。就在这个时候,老支书王魁科找到刚刚退下来的王清军说:“清军呀,俺是看着你长大的,你可得回村把担子挑起来,俺知道你能行……”望着老支书满脸的皱纹,听着老支书一番掏心窝子的话,思量着全村乡亲们的热切期盼,王清军横下一条心,于2005年底担任了大戈廖村党支部书记。

回村后,王清军白天到田间地头和乡亲们拉家常,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晚上挨门挨户走访摸底儿,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查找村里贫困落后的原因。经过三个月的调查了解,在掌握了全面的情况后,王清军让全体党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对标先进,查找问题和不足,进行“比作风、比业绩、比贡献”思想作风大整顿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做到“身要正、手要净、心要诚”。同时,他发动群众帮助党员干部、揭发检举村里的违法乱纪行为。经过几个晚上的开会讨论,终于统一了思想认识,找到村子落后的病根:不是群众难管,主要是干部有了私心杂念,怕得罪人。王清军在掌握了大量事实的情况下,依法查出了6名盗窃分子,其中一人被刑事拘留,其余5人受到经济处罚。村里的秩序很快稳定下来。

村党支部结合入户走访征求上来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大戈廖村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以正村风、惠民生、促民富为重点,力争使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村容村貌得到大的改观,综合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接着,王清军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体村民大会,会上宣布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村干部一一进行了表态发言。会议开到群众的心坎儿上,曾担任过十年村干部的王明喜说:“王清军这把火烧得好,这么多年了没开过个像样的群众会,通过这次会,我看到咱村的希望了。”

 

烧起二把火,让乡亲们富起来


王清军和村“两委”一班人认为:山穷、水穷不叫穷,人的思想穷,那才叫真穷。

大戈廖村共有210户,620口人,2.3万亩山场,人均山场面积大,但大部分群众对治山认识不足,为了让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王清军决定让大家走出去开阔眼界。可村里还有15万元的外欠款,怎么还?2006年春天,王清军自己掏钱租车,带领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先后到本县的前南峪、南沟门参观学习治山经验。前南峪全国人大代表郭成志、南沟门全国党的十七大代表王德英向大戈廖村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详细介绍他们的治山经验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参观学习对干部群众的启发很大,大家积极性空前高涨。

为了达到大开发、快开发、高效开发的目的,王清军先将500亩山场划为“示范山”,进行样板开发。又把两万多亩山场全部划分到户,定为“责任山”,一包到底,百年不变。同时,村里还聘请了林果、农业技术人员兼技术顾问进行培训指导,对治山速度快、效果明显的村民,每棵树奖励1元。不到8年时间,大戈廖村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高标准治理山场两万多亩,栽种板栗、核桃、柿子等果树28万多株,人均拥有果树460株。2012年,仅果品一项人均年收入已达5200元,加上其他收入,人均收入已达7000多元,超过全县平均水平,跨入先进行列。

王清军多次到省市县有关部门汇报大戈廖村的山场治理设想,争取到了省农业开发示范项目。项目实施后,村里已改造低产果树十多万株,硬化山场道路20公里,新增变压器3台,架设高低压线路4000米,建扬水站5座、蓄水池10个,防渗渠道1万米,实现了路、水、电三上山,探索出山坡果树浇水、施肥、修剪、灭草、收获一体化管理模式,被确定为重点推广示范项目。与此同时,村里还抢抓机遇,成立了富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和大戈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富山牌农产品商标,为农产品的销售增值铺平道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大丰收。

总投资6000万元的大戈廖村生态旅游项目——白云山观光旅游度假村项目,已完成规划,修路20公里,水电路正在施工,已投入300多万元。项目全部建成后,经济效益可观。还建成年利润30万元的石英粉加工厂一座。目前,全村集体收入累计达到300多万,人均收入超万元的农户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烧起三把火,让大戈廖美起来


王清军看到,村民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他又开始琢磨着怎么让村民过上新农村生活。2009年3月,王清军连续三天召开党员干部会,围绕新民居建设进行讨论,接着又带领30名党员干部先后到前南峪、北口、魏庄、念儿沟等村参观学习,最终达成了共识。在党支部的精心设计下,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一方面集体投入600万元,一方面对购房户进行筹款,每平方米670元,两栋6个单元48户新民居住宅楼很快建成,新房已全部认购。同时,按照新民居建设要求,新建、改建达标的还有120户,使大戈廖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钱了、有房了,还要富脑袋。王清军一班人把提高干部群众文化素质,全力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各种文明新风活动和培树各类先进典型,以活动促氛围,用典型促发展。先后高标准建起了卫生所、幼儿园、图书室、业余文艺宣传队、文化活动广场和全县一流的敬老院。每年都要开展孝亲敬老模范、团结互助好邻里、公益事业建设功臣、致富带头人的评选活动;开展科技和文明新风知识竞赛和演讲活动。积极的政策措施,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该村涌现出大批的典型人和事。王明喜孝敬养父母胜过亲生父母的事迹在全村传颂,王明光为村里垫付12万元工程款的行动受到表扬,他们均成为全村学习的楷模。王清军也连续两届被选为县人大代表,连续三年被邢台市评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连续七年被县评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人民网还为该村拍摄了专题片,进行了宣传。大戈廖村的面貌已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