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全国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成都召开。内蒙古老年大学专职副校长查苏出席会议。

老年教育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平台,老年教育事业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改革开放大潮应运而生的。创办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发展老年教育,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适应新形势下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从1983年全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在山东济南诞生至今,经过30年的发展,在全国基本形成了省、市、县、镇、村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多学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教学体系,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学习的需求。目前,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已发展到5.97万所,在校学员达到670万人。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总结、交流、推广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推动基层老年大学(学校)建设,加快老年教育的普及,促进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发展和繁荣。

会上,内蒙古老年大学查苏介绍了办学情况,内蒙古老年大学现有1所总校、8所分校、4个远程教育实验区、17个专业、19门课程、119个教学班、在校学员4825人(次),累计毕业生5万余人,开设的《老年世界》刊授教育、函授教育和远程教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形成一所多形式办学的综合性老年大学。与会领导对内蒙古在老年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袁新立在会上讲话,他认为,当前我国老年教育事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与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许多地方,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许多老同志为了报名上学,半夜起来去排队。这说明,老年人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我们为老年大学如此受到老年人喜爱而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更感觉到一种压力,一种责任感。如何突破老年大学发展的“瓶颈”,加快老年大学的发展,满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学”的需求,方便老年人就近、就地上学,是我们必须积极面对、认真思索、努力解决的问题。     

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就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老年教育的宣传工作、扩大老年大学的社会影响,如何更好地发挥《老年教育》对全国老年教育工作的宣传指导做了研究和探讨。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老年大学和成都青羊区教育局老年大学。2010年创办的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老年大学,投资上千万元建起和平社区老年大学教学楼,并在大源地区建立了5所分校,学员已达2813人,“农转居”老人占到76%。 

来自全国的老年教育工作者认真谋划了本地区老年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战略。四川、上海、山东、重庆、江苏、云南、福建等省市的代表做了精彩发言,就各自抓好基层老年教育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