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钦州灵山县积极把乡村振兴建设作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余热,践行“退休不退岗、退休不褪色”的广阔舞台,“三举措”规范完善机制,推动8350多名离退休干部主动返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为助力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摸排调查,细化服务清单。以原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的村(社区)为单位,引导组建离退休干部返乡工作队,明确1名老乡领导为队长,组建政策法规、农业技术、爱心助学等志愿服务分队。针对帮扶村的特点,聚焦新形势新需要,通过走访摸排、谈心谈话,掌握了解离退休干部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项目清单。各基层党委(工委)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利用自身优势与特长,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组织离退休干部返乡工作队对照工作清单逐项研判,细化具体需解决的困难问题,共同推动逐项解决,受到镇村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如原县劳动局局长、县侨办主任谭卓茂多次组织“五老”深入自然村调研指导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多次协调组织召开塘村群众代表会议,组织塘村群众拆除农村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协调推进实施塘村景观改造8处,开展房前屋后、公共空间整治3500多平方米。

完善报到制度,营造浓厚氛围。建立健全回乡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报到制度,村党组织及时做好登记工作。由老干部工作部门及原单位做好前置审核和备案,离退休干部返乡服务前先向联系服务村党组织报到,及时了解当前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存在困难问题。各基层党委(工委)每半年对离退休干部返乡工作实效开展评估,并及时上报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原单位备案。同时,注重营造工作氛围,通过微信、QQ组建“银发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交流群,定期召开座谈交流会,及时做好沟通、协调,总结交流经验和做法,以“乡愁”情愫为纽带,搭好“情”字平台,做足“情”字文章,离退休干部返乡后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营造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乡的浓厚氛围。如原市计生委主任、三街道老促会会长劳兵心系大塘村家乡人民,经常回到三街道大塘村指导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亲自参与项目建设的策划和实施,组建成立大塘村风貌提升理事会,动员外出务工的致富能人、乡捐款20多万元、捐赠水泥20吨支持乡村风貌提升工作。

树立榜样标杆,激励表彰先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各涉老组织、离退休党组织组建“助力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队,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老书记精品党课”“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宣传宣讲”“关爱助学”等载体活动,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村庄风貌改造、农村社会治理和关心下一代等方面就近发挥作用,着力选树黄羽、陈军等80多名全国、全区、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如县老年大学学员在华文仿副校长的组织带领下,学员自发捐资58800多元资助边远山区贫困学生17名。新冠疫情初期学员自发开展了2次捐款活动共募捐了47000多元,全部用于购置抗疫物资支持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通过加大典型宣传,激励表彰先进,制定离退休干部返乡参与乡村振兴激励措施,各基层党委(工委)每年选送一批返乡离退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并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大力宣传,始终牢记老同志的历史功绩,大力传承和弘扬老同志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