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探索办学管理新模式新方法,将互联网理念融入老年教育全过程,创新打造智慧校园,实现传统教学管理模式转型升级,努力推动老年教育现代化。
统筹谋划,筑牢坚实基础。将区老年大学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区党员干部网络远程教育建设总方案,统一部署、统筹规划,接入市委组织部“红岩网”配置教育资源,构建区老年大学、镇街老年学校、村(社区)老年教学点三级远程教育网络。在建设海棠新城校区时,将现代化、智能化设备与基础建设和装修工程同步实施,提前谋划和完善智慧校园的硬件建设。协调区财政、教育等部门,为区老年大学信息化建设提供经费保障、技术支持,夯实基础支撑条件和环境,确保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打造平台,构建智慧校园。建立校园宣传系统、预警监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远程教育系统、“乐龄”管理系统五大智能管理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档升级。数字广播、电子屏幕、科普e站等组成校园宣传系统,以图文和音视频融合的方式进行立体化校园宣传。全高清摄像头、远红外夜视仪等组成安防监视系统,实现校园全域监控、入校智能体温检测以及消防预警。在多功能厅、会议室、教室配备高性能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构建多媒体教学系统,全面提升教学体验。智慧黑板、直播设备、千兆网络等构成远程教育系统,让老同志足不出户就能畅享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具备校务管理、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和资源管理功能的“乐龄”老年大学综合系统,实现教育教学设施的现代化。
突出特色,提升教学水平。思政教育云引领。充分利用“离退休干部工作”“红岩青松”微信公众号、专业班(社团)群等平台,及时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送到每位学员,实现信息传递、政策宣讲的“云”覆盖,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教学模式善创新。从传统的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向现代化、数字化转变,纸质教材、电子读本、网络平台等综合运用,直播、录播、交互式授课等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满足了防疫常态化的教学需求。服务水平上台阶。校园5G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让学员随时随地都能使用智能终端获得高速稳定的上网体验,教务人员能实时查看每名学员出勤情况、体温数据、“行程码”和“健康码”等信息。宣传形式更丰富。开通校园微信服务号、数字广播节目等,实时发布学校动态,宣传教学成果,展示学员风采,及时将时政热点、权威信息传递给广大学员,实现与校刊校报的优势互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