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今年春节前后必将成为舆论中心人物,其一,他已取代哈文成为导演马年春晚的首位电影导演;其二,他的贺岁电影《私人定制》出炉并正在热映。我们大多数人了解冯小刚是从他的贺岁电影开始的,在冯导导演的春晚还未谋面以前,让我们通过他自述的他的家庭,来了解一下电影背后的他过着怎样的生活。
冯小刚:我这省心的一家人
冯小刚
我的母亲
我不知道自己的路还有多长,也不知道未来将要带我奔向何方。我想起了已经过世的母亲,想起的却是她年轻时的模样。她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20 岁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婚后又失去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女儿;35 岁时离婚;45
岁时身患癌症;57
岁患脑血栓,从此长达16 年瘫痪在床上。她躺在床上,回忆自己的一生,不禁泪流满面,到后来,她每次见到我都哭,但已经是没有声音,也没有眼泪的无声干哭了。医生说她患了老年痴呆,但我知道,那是因为她的内心深含着冤屈,直到她去世的那天早上,人都非常的清醒。
母亲曾对我说:儿子,你会顺顺利利的,所有的苦难都让妈妈一个人替你尝尽了。你有出息,我的罪就没有白受。
母亲去世时,我在挽联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妈妈辛苦了,您老休息吧。
在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无数生命里,母亲的离去是真正从苦难中得到了解脱。
和阳光灿烂比起来,我更喜欢多云且透彻的阴天,在楼顶上可以望穿整座城市看见西山,妈妈长眠在那里。记得她离开的时候,我一个人蹲在告别室里贴横幅,那是一句告别的话:妈妈辛苦了。照片上的妈妈看着我,那时她还很年轻,眼神里满是期待,对岁月等着她承受的所有不幸都浑然不觉。
母亲去世后,我在西山为父母大人购置了一块墓地。安葬的那天,一切都在我太太——徐帆的指导下进行得井井有条。我还记得一些细节,她先用一个纸杯斟满一杯酒沿着我父母两侧的墓碑边洒边说: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叔叔阿姨,我妈今天刚搬来,往后你们就是邻居了,希望你们和平相处,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也请你们一定原谅。我们这里先给你们敬酒了。洒完又斟满一杯放在我父母的墓前,然后又取出另一纸杯,将一些米粒填满杯子,点燃三炷香插进米粒中,让我和姐姐、姐夫,还有两个孙女祀拜,自己退到一边安静地等待。
徐老师
徐老师是我太太,名叫徐帆,汉族,湖北武汉人,属贤妻良母型。天生是舞台上的角儿,在各种影视剧中司职大青衣。模样与偶像派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在实力派里也算是有光彩的。四川人称漂亮的女人为“粉子”,妖艳一级的为“巨粉”,次之为“中粉”,我太太徐帆属于“去污粉”。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徐老师洁身自好,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不光是做人,生活上爱干净也是出了名的。这一点很像我母亲,不仅把自己归置得利利落落,居住的环境多差也是一尘不染,对伴侣、子女的要求也十分地苛刻。两代妇女对我进行轮番清洗整治,令我苦不堪言。徐老师经常一边掐着我的脖子给我洗头,一边打探我的内心世界。
她说:你特恨我吧?
我说:怎么会呢?外人都说,我自打跟了你才算找回了点做人的尊严。
这时,徐老师总会得意地说:这还算是一句公道话。刚认识你的时候,你就像每天都在参加野外生存训练,看着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我忙讨好说:幸亏遇到了你。要不怎么人家都说,娶了你是我的造化,没人说嫁给我是你的福气呢。
每逢话到此刻,徐老师都会陷入思考,对我说又像问自己:是呵,当初怎么就看上了你呢?
我赔着笑脸说:一时糊涂呗。
徐老师说:不对,是你给我下了迷魂药。
第一次见到徐帆,是在北影厂的放映室里,当时正在放《大撒把》的样片,夏刚导演问我怎么样?我说:都挺好的,就是女主角演得差点。夏刚说:女主角就坐在你的后面。我回过头去,在黑暗中借着银幕反射的光线看见了徐帆。
徐老师不仅戏演得好,抓管理也很有一套。
我的许多良好习惯都是在徐老师的严格管理下逐渐养成的。比如说:每天坚持洗脚换裤衩,袜子穿两天就得换干净的,小便完了不忘冲水,晚上刷牙,不喝自来水管里的凉水,吃完饭擦嘴,烟灰不弹到烟灰缸外面,沙发靠垫坐拧巴了,离去前想着把它摆好扶正等等。在徐老师改造我的下一个5年计划中有:不吃手指甲,不在汽车里吸烟,每天洗一次头。
徐老师不仅对我严格要求,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家里的日常用品都有适量的储备,柴米油盐决不可能发生用完了才想起来现去采购的事情。每逢下雨,打开汽车的后备箱准会出现一把伞,用完后擦干净又会回到后备箱里。不仅如此,徐老师还非常喜欢把握生活的情调。外出演戏归来,必跑到花卉市场讨价还价买回几束鲜花,让它们分别盛开于书房客厅的各个角落,然后点燃香,令室内香气迷人。逢此情景,我都会如坠雾里云端。
总之,我徐老师的优点是,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一句话:娶了她我三生有幸。
春天的时候,我、震云、王朔、姜文越好请女儿们吃饭。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们都没有演父亲。酒后我问女儿:跟我们吃饭你觉得有劲吗?女儿答:还行,你们还挺真实的。我搂着女儿左右开弓亲:谢谢啊,这评价太高了!
冯思语
女儿出生时,我在从河南开封回来的火车上。到了北京直奔医院,隔着哺乳室的玻璃窗看到护士抱着的婴儿,心情不像想象的那样激动,就觉得是完成了一件事。
回家睡了一觉,醒了,还想再看看她,于是又跑到医院去。
当时天已经黑了,姐姐在医院门口徘徊,见到我立刻迎上来,从她的神情上不难看出似有灾祸发生。姐姐嘱我作好思想准备,脚步匆匆带我来到妇产科的主任面前。然后我被告知以下事实:婴儿先天腭裂。就是在口腔的上腭通往鼻腔的部位有一个小洞。通常来说,腭裂往往伴随唇裂,那样出生时即被发现。而婴儿仅是腭裂,所以当时未见异常。事隔一日,护士喂哺时婴儿呛奶,经诊断确认,婴儿是腭裂。
医生还告知:因为现在每对夫妇只能要一个孩子,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家长放弃婴儿,医院可以负责处理,并且出具证明,再生二胎。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告诉医生:我不放弃。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点都没有犹豫。就因为隔着玻璃看了她一眼,觉得这生命已经紧紧和我连在一起。我问医生:日后对她的智力和健康有影响吗?医生做出肯定回答:没有。只是因为呛奶会给哺育带来一些麻烦,需要精心呵护。最大的问题是,因为腭裂漏气,孩子今后说话,发音会受影响。比如说,“叔叔”,会说成“呼呼”。修补腭裂的手术并不难,但因为孩子太小不懂得配合,往往会导致术后伤口难以愈合,最好在八九岁时再作手术。但那时孩子已经养成发音习惯,很难矫正。我说:“呼呼”就“呼呼”吧,谁让我赶上了呢。没准我女儿长大了是思想家呐。
医生笑了,我也笑了。
我姐夫给女儿起了个名子:冯思语。意思是盼望她有朝一日,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说话。期望值不高,不像很多家长给孩子起的名字,充满人生远大理想。
小思语一岁半时,我一狠心,在口腔医院给她作了手术。手术后,女儿伤口愈合得很好,说话口齿伶俐。我把女儿的名字改了一个字,“冯思语”改为“冯思羽”。意思是,盼望她茁壮成长羽翼丰满。也和其他家长一样,理想也有点远大了。这就叫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