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动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浙江嘉兴老年大学认真领会全省老年大学“四个校园”以及市委“五彩嘉兴”建设的深刻内涵,紧密联系办学实际,大力推动红色先锋校园、蓝色智慧校园、青色文化校园、金色健康校园、绿色美丽校园“五彩校园”建设,奋力打造“红船旁示范名校”。

培根铸魂打造“红色先锋校园”

创新“红色学习圈”。紧扣红色教育,创新开展云上党课、水上党课、艺术党课等新课程,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创设新老对话共初心、成果展示颂党恩、红色故事赓血脉等新载体,浓厚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强化“红色引领圈”。组织全校1491名党员按照学科、班级、社团,分层分级分类成立“红船银晖”先锋队,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政治生日,引导老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

营造“红色氛围圈”。全方位激活红色因子,设计建成“红船银晖”嘉兴市老党员驿站、“中国精神之路”、校园红色文化长廊。开展各类红色专题活动20次,参与学员超14000人次。老年大学健身分队荣获省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优秀主题党日活动案例大赛三等奖。

数字赋能打造“蓝色智慧校园”

配强智慧设施。2015年以来,先后投入542万元用于软件开发与硬件配备,量身定制“省老年大学智慧校园(嘉兴定制版)”,因地制宜建设网络安全系统、智能教学终端、智慧安防等软硬件设施。

创新智慧教学。以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为契机,全面推动“云课堂”建设,录制“嘉兴老年大学云课堂”260多堂,通过微信公众号、华数数字电视以及“微嘉园”等为老同志线上学习提供丰富平台。

推进智慧管理。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智慧化管理校本部215个班级、10087人次学员和市本级52个“家门口老年大学”,实现了全域管理高效化、教学手段多样化、资源共享便捷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安全管理智能化。学校2021年荣获“全国老年大学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称号。

品质引领打造“青色文化校园”

高品质办学。匠心打造名学校、名课程、名教师、名团队、名教材“五名”工程,出台系列方案,加强教师、团队培养,组建15个教研室,制定课程大纲与教学教材。

多维度办学。构建“1+X+N”办学模式,即以“1”个校本部日常办学为主,联合“X”个“家门口老年大学”,以“N”种创新办学手段,如云课堂、体验式教学、基层培训、实景课堂为辅,全面推进老年教育“全覆盖”。

特色化办学。搭建多元化舞台,积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文体骨干培训班等各项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各类风采展示活动20次余次,加强区域联动,创新展示形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合唱团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合唱节老年混声组一级团队称号。

康乐平安打造“金色健康校园”

丰富活动载体。紧扣老年群体实际需求,举办校园趣味运动会和各类单项竞赛,邀请市级相关医院定期来校开设讲座和义诊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咨询类活动10余次,参与学员超10000人次。

完善设施设备。先后投入60余万元翻新了门球场、室外运动器械场所,完善医务室功能,增设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持续提升体卫基础设施水平。

健全管理体系。建立以学校、班主任、班级为主体的三级安全网络,完善学校安防监控、一键报警等预警机制,定期开展疫情防控、消防安全、紧急救护等应急演练。

文明生态打造“绿色美丽校园”

着力推进环境提升。聚焦“环境美”,近年来,投入75万元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实现处处见景、移步换景。以温馨提示牌、墙绘等形式在校园各处营造和谐文明氛围。

扎实推进文明创建。聚焦“行为美”,成立文明督导小分队,在校园内开展文明行为督查。通过微信公众号、电子屏等载体开展文明宣传工作。

全面推进志愿服务。聚焦“心灵美”,构建以“党员为引领、学员为主力”的志愿模式,成立“红船银晖”志愿服务队,吸纳志愿者2100多名,平均每年通过“三服务三助力”等各类活动惠及学员、群众8万余人次,其中“红船银晖”红色文化传承被省局评为“最美银耀志愿者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