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开启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当前,全国各地广大干部群众都在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努力加深对各项改革措施的理解。面对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也在加大。因此,要学好《决定》,深化改革,需要树立“三心”:信心、耐心和公心。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执政一年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工作务实、开拓创新,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世界格局变动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不但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时机。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下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决定》,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是值得依靠、值得信赖的。广大干部群众是几十年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新一轮改革各项措施的落实,人民群众将会共享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十八大以来,中国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道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坚定,策略更加系统,我们对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发展应当更加充满信心。

    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深水区的改革,必然涉及深层次问题、深层次矛盾,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其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我们对改革的推进一定要有耐心,毕竟“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不会一夜暴富,“建设生态文明”不会短期换回绿水青山,“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不会让房价立马回落。我们既要看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要看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决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的部署,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推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对于今天的改革者而言,需要的不仅是解放思想、敢冲敢闯,也要触及灵魂、出于公心。长期以来,不少领域的改革举步维艰,就是因为改革的方案往往因为触及部门利益而遭遇强大阻力,诸多改革动议被束之高阁。最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要民意为先、舍利为公,有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义无反顾、一抓到底。自我如何革命,看的就是有关部门是否敢拿目前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开刀”,例如落实下放行政审批权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事业单位去行政化等。对个人而言,不是所有人都能从改革中受益,现在的既得利益者有可能成为将来某项改革的对象和利益受损者。这时候,考验的就是党性、原则性。我们不能以个人的得失作为支持还是抵制改革的条件,要有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真心诚意地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中去。

    让我们在深入学习《决定》的过程中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激发改革热情,形成改革合力,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