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安宁市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大学成了“香饽饽”。从2012年后,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就出现了“一位难求”的状况,学校不仅逐年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课程设置、教学班也一增再增,但是仍满足不了需求。安宁市老年大学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教育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但教学管理不适应规模化发展的矛盾却日益凸显。因此,加强老年大学教学管理的研究,探索建立适应现代老年大学教育发展需求的规范化管理方式和体系,是老年大学管理者面前的紧迫任务。经过近10年探索,安宁市老年大学认为,在不放松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要把学校的“软件”建设提升到重要位置,把规范学校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作中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经验型向遵循教育规律转变;二是由行政事务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变;三是由随意性向规范化转变;四是坚持教学质量第一向质量与效益化并重转变。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完全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最大化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目的。

一、规范阵地建设让老年学校更有支撑力

安宁市委老干部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老年大学建设的重视和支持。整合原市老年大学和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增挂安宁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安宁市委老干部党校三块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明确市老年大学为市委老干部局直属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机构性质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内设办公室,同时增加编外人员2名。此外,老年大学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云南省示范老年大学的经费标准足额保证并逐年提高。

2017年8月,时任市委书记率有关部门负责人调研老干部工作,现场拍板将安宁市图书馆整体移交给市老年大学办学,并落实1860多万元财政资金对学校进行维修改造,解决了一直困扰老年大学发展的瓶颈问题。2019年12月,市老年大学搬迁至新址办学。教学楼设有书画、摄影、舞蹈、声乐、瑜伽、器乐、电子琴、计算机等功能教室15间,室外设有3块教学活动场地,教学(活动)设施配套齐全,办学条件获得了极大改善。

二、规范课程设置让老年大学更有吸引力

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借鉴学习全国和省内老年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博采众长,结合本校实际,本着因地制宜、因需设课、因人施教的指导思想,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老年教育的空间,按照“新、高、活”的原则,科学设置课程。新就是开新课,教新内容,力求推陈出新,常教常新,除继续开设传统课程外,要新开设了计算机、电子琴、健身舞蹈等课程深受老年人的欢迎。高就是课程门类、教学内容向高层次、高品位发展,要在举办初级班的基础上,向中级班、高级班的方向迈进,使新老学员都有新的目标和追求,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习成果更加显著,兴趣爱好更加广泛高雅。活就是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把课教活,把学校办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但不拘泥于课堂,处理好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的关系,以学为主,学为结合,学以致用。坚持搞好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举办书画展、参加联欢、外出参观学习、演出和比赛等活动,充分展示老年学员的风采和教学成果,由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从而也提高了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规范教师聘用让老年大学更有感染力

在教师的选聘上,把政治思想过硬、专业水平较高、有奉献精神、德才兼备的优秀老师选聘到老年学校任教。在教师的管理上,建立教师档案,完善教师聘用、教学、考勤、优秀教师评选标准,每年开展一次评选活动,对优秀教师进行通报表彰。虚心听取教师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编写适合老年人的教材。葫芦丝班蒋文帅老师用4 年时间,编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葫芦丝教材,让所有喜爱葫芦丝的中老年学员能够轻松地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技巧 。

四、规范教学方式让老年大学更有创造力

老年大学有别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中小学,但课堂依然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依然是教学的主渠道,遵循教育对象认知规律的原理是相通的,只是教学对象是老年人,教学的策略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安宁市老年大学基于老年人特点,把“学员满意度”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第一要素,作为考评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同时,独创了“态度亲,难度小,节奏慢,互动多”的课堂教学十二字方针,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细化十二字方针,分专业提炼典型的教学范式,努力打造活力课堂。

五、规范学校管理让老年大学更有亲和力

老年大学具有生源范围广、人员集中度高、层次差异性大等特点,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管理责任落实尤为重要。首先,优选管理模式。根据学校规模、办学条件、人员结构、经费保障等因素,选择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安宁市老年大学建立 “校-班”两级管理模式。班级管理是老年大学行政和教学管理的基础,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是保障学员安全、提升幸福指数的关键。为此,把管理的重心放在班级,实行学校办公室指导下的班长负责制。其次,建立健全岗位职责。要根据工作岗位及其责任,制订包括校长、班长在内的全员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使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责任落实。

六、规范活动宣传让老年大学更有影响力

学员构成特点决定了老年大学比其他类别的学校教育更需要活力。活力离不开活动,课外校外活动是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更是老年学员愉悦身心的载体和舞台。组织哪些活动?怎样把活动组织好?这就需要“智慧”。一是建立全校性主题活动制度。学校紧紧围绕安宁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节点,精心策划设计主题鲜明的活动方案,做到每次活动“有主题、有规模、有秩序、有意义”。在活跃学员身心同时,有效激发老年人的生命活力。二是积极培育“学习团队”。成立了书画、太极拳、舞蹈戏曲等团队,在老年大学办公室统一管理下,按照“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定地点、定内容、定时间”要求,借助于文化、艺术、体育等学习载体,体现“自愿结合、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自得其乐”的管理模式。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老年学习团队吸引广大老年人参与学习与活动,才能使得老年教育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教育文化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七、规范安全教育让老年大学更有向心力

老年大学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教育场所,更具有安全问题易发突发、安全风险更高的特点,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老年大学的安全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责任更重。确保师生安全是老年大学的头等大事。首先,建立安全责任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原则,分级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专职副校长为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办公室为分管工作领域的安全责任人,任课教师是授课班的安全责任人在班委中设立安全委员,明确安全委员是学员班级日常管理的安全责任人。其次,建立健全与老年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安全制度。包括学员安全信息采集、校外实践活动安全保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备无患。再次,强化安全意识和技能教育。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方法,营造安全教育的环境和氛围。有重点的进行交通安全、煤气中毒、防坑防骗电话报警及自我防护等应知应会常识教育和紧急救护的技能演练,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

八、规范宣传工作让老年大学更有说服力

老年大学信息宣传工作在校务委员会的领导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采取多种手段筑牢宣传阵地,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让更多人关心关注老年大学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宁市老年大学微信群管理制度》,建立了办公室工作人员挂钩微信群制度,办公室对现有各班级、各学习团队微信群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由办公室工作人员分别挂钩,确保挂钩到人、责任到人、落实到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二是着力拓展宣传渠道。仅仅是2021年,安宁市老年大学在老干部之家网站、云南老干部工作网、《老年教育》杂志、《云南老年报》等媒体分别发布新闻稿件113篇(条),大力宣传安宁市老年大学工作经验做法、学员发挥作用典型、信息化建设成效等。2022年1月,在昆明市委老干部局发布的2021年离退休干部工作信息采用情况通报中,安宁市得分6210分,排各县(市)区第三名(其中安宁市老年大学得分是6000分),进一步提升了安宁市老年大学工作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通过8个方面管理的规范化运作,促进安宁市老年大学踏实稳步向前发展。近年来安宁市老年大学受到社会、媒体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有了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社会效益良好。学员以所学专业回报社会,发挥正能量,助推文化养老步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