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它是浙商第一豪宅,有人说它是江南第一豪宅,有人说它是中国第一豪宅。九月里的一天,我走进了地处西湖正东、杭州东南角元宝街上的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

读过史书,读过高阳的《胡雪岩全传》,读过二月河与人合著的《胡雪岩》,因此我对胡雪岩是充满敬佩的,敬佩他灵活经商圆滑为人之智;敬佩他以一人之力为国家两次战争筹措军饷之谋;敬佩他一诺千金为朋友王有龄不惜让老母妻儿涉险之诚;敬佩他体恤蚕民为江南蚕家的利益不惜斥巨资与洋人抗衡之勇;敬佩他创建“胡庆余堂”乐善好施之仁;敬佩他被查抄之时不转移一文财产之磊落。

踏进轿厅,我立刻被它的宽敞高大、豪华富丽所折服。轿厅一角放着两乘八抬大轿,显示出主人的高贵气派。望着门楣上高悬的“经商有道”“承天恩赐”等金字匾额,我眼前仿佛闪现出胡雪岩当年得意的笑容和权贵们来此拜会时的谦恭身影。想当年,就连浙江巡抚都要在大门外下轿的,更何况他人。整个轿厅全用银杏木制成,无怪乎山西来的朋友直呼乔家大院难与比肩。

故居布局也和传统的中国庭院相似。中轴线为胡的延碧堂和螺蛳太太的百狮楼及正室老母的居所客厅佛堂小花园,右边为十二房姨太太及子女的厅堂楼阁,号称十二楼,左边为私家园林芝园。

游走在十二楼之间,翻阅着楼阁间尘封的故事,仿佛那些明廊暗弄、叠石假山、朱扉紫牖、镂窗雕门中依然闪现着一个个花容粉面,那一条条美人靠上也似乎不时有娇娥弄影,叫人想象起昔日的繁华。十二楼并非只有两座楼宇,它由怡夏院、晚秋院、融冬院、和乐堂、新老七间等建筑组成,其中的新老七间是不甚受宠的七位姨太太的住所。这些建筑中,有一座是全部由金丝楠木建造的小楼,想来当年那里住的一定是最受宠的姨太太。

虽然房间大小不同,但这里的砖雕、木雕、石雕却无品不精。最绝的当是和乐堂旁隔墙上的灰塑了,那墙外面用厚厚的石灰封得什么也看不出。据说当初修复时犯了难,不能刮,不能敲,都怕弄坏了。有人急中生智想出用钢针扎的办法,这才露出了百年前的灰塑。经文物专家鉴定,认为灰塑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为现今世界上仅存。

在七位姨太太居住的和乐堂走廊下有一个地窖,经确认为胡的地下金库。想当年胡雪岩富甲一方,鼎盛时的家产有4000万两白银,是当时清廷国库里的一半。传说在查抄之前,螺蛳(罗四)太太曾建议胡将家产转出去一部分,胡雪岩没有同意,认为那有失光明磊落。因此有人说他站着是个英雄,倒下是条好汉。

芝园显然是胡宅的得意之笔了,那怪石嶙峋的假山至今仍为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园内所嵌的31块石碑均为原物。据说当年为造这座假山,胡雪岩花去了10万两白银,专门从京城请来高手到飞来峰住了七天,才得来这座假山造型,把西湖山水化为家中之景。那碑廊、曲桥、碧水、雕栏,孤阁闲池、粉墙黛瓦,真可谓步步成景,处处显胜。

据主持修复胡雪岩故居的古建筑专家透露,修复芝园的房子时,所有的亭台楼阁甚至一片砖瓦、一个栏杆、一扇门窗、一块玻璃,都是参照从民间搜集的几十幅“芝园”老照片复原而成的。当年从意大利建筑系学成归国的沈理源先生,1920年绘制的胡宅实测平面图和1903年出版的《胡雪岩外传》里,几乎都提及了园子里的每一处亭台楼阁,这为修复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数据。

站在延碧堂上,望着胡雪岩的画像,不禁感叹人世的沧桑。想当年胡雪岩生意兴隆,人情练达,47岁鼎盛时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和宅院,50岁时搬入豪宅。可谁想到8年后他投资2000万两白银与洋人竞争,导致经营生丝失败,钱庄倒闭,家资罄尽,且负债累累,被革去道员一年多便忧愤而死,年仅61岁。骄奢淫逸、纵情声色、刚愎自用引发的失败不能不发人深省,朱基总理为故居的题词正好道出了这一点:“胡雪岩故居,见雕梁画栋、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比王侯,财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逸,忘乎所以,有以致之而不戒乎。”所言确实引人深思。

胡雪岩的失利有朝臣争斗的原因,有和洋人竞争不敌的原因,也有自己资金严重周转不灵的原因,同时也有他个人性格的原因。这是历史的悲剧,民族的悲剧,亦是他个人性格的悲剧。十年一觉杭州梦,留下故居警后人。我站在九米多高的胡居院墙下,望着头上的蓝天,感叹斯人已去、物是人非的历史,不禁心中暗想,做人还是要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海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