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结婚、生子是客家人人生的三大喜事。其中,客家上梁习俗甚为古老,保留下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和礼仪。
首先,上梁吉日要由地仙选择开工吉日时一同选出,大家都希望家宅平安,兴旺发达,上梁吉日的选择也就尤为重要。
其次是选梁。客家地区选梁以尺五木、两端粗细相近、通扛且直性的木材为宜。选梁忌用桑木和椴木,因“桑”“丧”同音,“椴”“断”同音;椿木和梓木也有禁忌,客家人认为“椿王梓将”,一般人家是承受不起的,会遭冲没。这些说法虽多少带点封建迷信色彩,但从所忌树种的材质和特性来看,有的太脆易折;有的太硬不便雕琢;有的易招虫蛀,不堪承受“百年大计”……习俗分别以附会之说禁止其上梁,其实是有一些道理的。在众多木材中,杉木以柔韧适度、木纹平直、结构细致、易于加工、耐朽、耐虫蛀等特性倍受青睐,为建房佳料。
按照习俗,梁选回来后不能落地,要用木马架好,树蔸要架得略低。接着就是成梁。旧时的梁承托在脊檩(俗称正桁)底下,因其实际上不起承架房屋的作用,解放后逐渐淘汰。现在之所谓梁,实际上只是梁上的正桁了。上梁也与圆垛合成了一个仪式。旧时雕梁主要图案是:八卦居中,两边各为一龙,取“人为龙种,生生不息”之意。写梁则是在梁稍大的一端写祖堂字号,小的一端写建造吉日。
然后是钉红。木匠师傅手拿弯头羊角小铁锤,一边将红绸布慢慢锲入大粱,一边口中吟唱:手拿钉锤响一声,鲁班仙人下凡尘。手拿钉锤响二声,师祖前人速来临。手拿钉锤响三声,我代主家钉栋梁……凶神恶煞向别处,煞不敢当。随后在钉处用手指画符,即为安煞镇邪。
大梁钉红后,两名强壮的后生将梁抬进厅房,用春凳架好,由木匠师傅配合作启动仪式,即站在梁前念:一直成河,二直成江,三直人长寿,四直诸不敢当……随念随用手凭空画起动符三次。此环节在“破四旧”后基本消失,现仅在少数贫困山区有所保留。
再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架梁了。过去,大梁需用松柏枝裹住两端,由大红绸一并拴好,两端同时用力扯上屋顶。架梁时,下垫当年历书两本、盐茶米和松柏树枝。随着时代发展,松柏枝包裹、大红绸拉扯的习俗已渐渐消失。架梁时,工匠要先确定梁的中心点,然后在中心点 用纸钱或当年历书垫住,放盐、茶、米,再摆中砖。最后把梁放在中砖上固稳。
上梁过程中还有个重要的环节——敬神。敬神是尊先尊古的行为,是客家民俗文化最崇高的精神表达。这一环节通常由木匠师傅主持。主家先用茶盘托来米一升、红包一个、纸钱三夹、线香三支,钱纸、线香都要用红纸箍住。又提来大红公鸡一只,用红布条拴住双腿。等吉时一到,木匠即净面洗手,燃香烧纸,进行请神、敬神的仪式,其所请神以家神和师传神为主。
敬神之后是杀鸡,有专门的赞词可供颂唱:手拿金鸡是凤凰,生得头高尾又长……它先在昆仑山上叫,后在主家屋内啼……鲁班弟子听见此鸡啼,他作主家安煞鸡……转又轻念咒语:道法不用灵,南极拱河辰,总成五个字,扫尽世间魔……最后是几句吉祥祝语:我扯皮鸡毛飞上天,恭祝主家荣华富贵万万年。我提起此鸡丢下地,恭喜主家发财就从今日起……为图吉利,杀鸡者在新梁上杀鸡,或围屋顶走一圈,或在梁上踩过,实际是试探梁是不是固稳了。然后将鸡血洒在两垛架梁处,再将未死的鸡丢入厅房,以其能在每一房中走过为吉,意为“满堂红”。
总之,客家上梁是很热闹的。笑语声、鞭炮声、赞礼声、赛歌声此起彼伏,群情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