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必须走中国道路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关于“中国道路”的一系列论述,进一步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坚定了人们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一系列论述,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从133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取消下放,到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加快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向全国推进步伐,再到加快棚户区改造,一年多来,一些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相互协同、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点任务,以推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发展。这些不断明确的方针政策,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年多来,人们看到了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带来的作风改变和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与决心。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揭示了改革开放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的发展进步就会永葆蓬勃生机与活力。

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等现象亟待解决,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环境等民生保障还需继续完善。

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能靠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利益格局调整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大有希望。

2013年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把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贯穿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改善民生全过程”,做到“稳中求好、稳中求优”。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收入分配改革、教育卫生改革、财税金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十八大以来,一项项改革举措相继出台,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面向未来,中国已经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如何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答案就在改革开放中。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为中华儿女描绘出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只有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才能把美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党要管党,坚决反腐

“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科学论述,进一步厘清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要求。

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这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管好党,治好党,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2013年七一前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管好党,治好党,必须严明纪律,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使党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数次讲到反腐倡廉建设,语重心长,掷地有声。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规律的新认识,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向全党发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动员和部署。

2013年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外公布,迈出了用制度约束权力的重要一步。

十八大之后,李春城、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等一批高级领导干部因涉嫌严重违纪,相继被调查。2013年7月8日,人民法院对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宣判,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表明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铁腕反腐的决心,极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和信任。

顺应人民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阐明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向人们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观蓝图,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向上、共创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民生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一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面临着为数不少的民生难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但仍有超过1亿贫困人口;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但每年仍有2500万城镇劳动力等待就业;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还有超过1200万户城镇低收入群众居住在各类棚户区;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在人口多、底子薄这一基本国情之下,中国的每一个民生问题都是世界级难题。

13亿人满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而以民生这把“尺子”去丈量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2013年以来,一系列旨在保基本、守底线的民生措施相继出台: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等的财政投入;部署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我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一平均到人就退回到了80多位。只有继续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建设更多的民生工程,不断做大13亿人的发展“蛋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能吃饱了但食品安全却不尽如人意,收入提高了但环境也被污染了,城市变大了随之而来的“城市病”也多了。人民群众希望活得更好、更幸福,这就需要推动以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还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诉求渠道更加畅通,创业机会更加均等。要以经济发展守住民生底线,以社会进步创造更好生活。

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