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荣誉主席邵逸夫在香港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邵逸夫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65亿港元。他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国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逸夫楼”。1月7日当天,在微博和论坛上,人们自发地随手拍下逸夫楼并在逸夫楼签到,以此为老先生送行,在网络上形成一道亮丽的奇景。

 

“东方好莱坞”缔造者

香港曾被称为“东方好莱坞”,邵逸夫堪称是其缔造者。

邵逸夫出生于1907年,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邵行银,喜爱电影,邵家众多兄弟受父亲影响进入了电影圈。1924年,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后来,邵逸夫进入“天一”,哥哥让他从普通员工做起,几乎干遍了天一公司的所有部门。正是这种全面的基本训练,使他后来主持电影公司时,什么问题都难不倒。

1957年,邵逸夫来到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此前,香港的电影院实行分级制,本土出品的电影只能在低级电影院放映。邵逸夫不信这个邪,他要用自己的电影征服香港人。于是邵逸夫在报纸上大登广告,招聘人才。不久,陶秦、李翰祥、卜万苍、岳枫等名导演来了;林黛、李丽华、乐蒂、关山等名演员也来了。

为了打响邵氏影城的第一炮,邵逸夫从几十部剧本中选中了描写貂蝉故事的《江山美人》。然而财务人员一做预算,费用至少要花100万港币,这在当时是个大数字,但邵逸夫不仅没退缩,还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江山美人》一炮打响,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的最高记录,并且囊括了第五届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紧接着,邵逸夫又不惜重金,把《杨贵妃》《梁山伯和祝英台》搬上了银幕。这两部倾注着邵逸夫心血的巨片上映后,在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一股中国片的狂潮,观众简直着了魔。据说《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台湾上映时,有位老太太居然连看了100多场。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邵氏公司长期称雄香港市场,曾拍摄过一千多部电影,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

除了获封为“电影皇帝”,邵逸夫也是香港电视王国的缔造者。1967年,邵逸夫创建香港无线电视(TVB),并于1971年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制造了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顶尖巨星都出自这个训练班。20世纪80年代,TVB在邵逸夫带领下好戏连台:《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巨制均出于此。TVB主办的一年一度的选美盛事“香港小姐”同样也制造出不少当红女星,最为经典的,当属1983年港姐亚军张曼玉。

 

“大丈夫贵兼济”

童年时代的邵逸夫曾在宁波市镇海区的叶氏中兴学堂求学,该校由宁波商帮著名代表人物叶澄衷1902年出资3万两白银创办,成为宁波早年一个重要的人才摇篮,也为宁波商帮奠定了尊师重教、乐善好施的传统。从这座学堂走出来的邵逸夫没有忘记中国传统商人经世济国的理想。

从1985年开始,邵逸夫每年都要拿出1亿元以上的巨额资金捐赠内地,捐赠项目众多,其中最为内地人熟知的就是遍布全国校园的“逸夫楼”。如今打开网络地图搜索逸夫楼,可见到逸夫楼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全国各地。截至2012年,邵逸夫共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元,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邵逸夫基金共捐建了中国内地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6013个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2002年,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奖项模仿诺贝尔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该奖项的单项奖金高达100万美元。邵逸夫奖自设立,仅有十余年历史,但已打响名声。因为做得非常认真、评审水准高,不少人拿了邵逸夫奖之后就拿了诺贝尔奖。

内地发生灾难时,邵逸夫也义不容辞。2008年,在得知汶川大地震使灾区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后,邵逸夫向教育部表示捐款1亿港元。2013年4月22日,邵逸夫夫妇再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这令四川民众印象深刻。当邵逸夫去世的消息在网上传开的时候,就有一位网友发微博表达自己的哀思:“还记得四川地震时他捐的那1亿巨款给我的震撼!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邵逸夫这个名字,第一次知道有人做公益可以做到这个份儿上!”

曾让邵逸夫最难忘的是1977年,他被英国女皇册封为皇家爵士勋衔,从而成为香港娱乐圈内获此殊荣的第一人。《邵逸夫全传》记载,当年邵逸夫从英国受勋归来,走下机舱时,对欢迎的人群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人说赚钱难,但有了钱怎样去用,把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那才是更难的事!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这是我的人生信条!”

 

两位“红颜知己”

身处娱乐圈,“六叔”(邵逸夫在圈内的昵称)四周不乏美女围绕,风流传闻更是数不胜数,不过,邵逸夫的主要情感只与两个女人有关。

邵逸夫的第一个妻子黄美珍是他在新加坡闯荡时认识的。当时新加坡富豪余东璇十分赏识邵逸夫,而黄美珍是余东璇的女友,比邵逸夫大5岁。1937年,30岁的邵逸夫与35岁的黄美珍结婚,余东璇还送来50万元礼金表示祝贺。邵逸夫与黄美珍育有两子两女。对于这位妻子,邵逸夫赞美有加,“她是一等一的好妻子,回到家里我没有麻烦。”这段婚姻维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黄美珍85岁时于美国病逝。这一年,邵氏公司也宣布停产,同时,邵逸夫的4个子女陆续淡出邵氏的管理层。

邵逸夫生命中另一位重要的女人则是人称“六婶”的方逸华。1952年,45岁的邵逸夫认识了红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华,邵逸夫发现方逸华不仅人长得美,歌唱得好,而且竟还懂得许多业务经营管理上的事,于是力邀她加盟邵氏公司。方逸华从文员做到高层,她是他的左膀右臂,他俩一起并肩搏杀五十多年。1997年5月6日,90岁的邵逸夫和62岁的方逸华终于在美国拉斯韦加斯登记并举行婚礼,结束了爱情长跑。

                                (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