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新局、树新风,以扎实稳健的举措、锐意改革的精神,向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给全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改革推动发展、促进转型
回首一年多来,世界市场疲软乏力,国内面临产能过剩突出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冷静、科学判断形势,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加快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财税、金融、价格、投融资、民生保障、农业农村等领域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相继推出,一些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正在得到破解。
去年两会后,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拉开大幕。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27个减少至25个。机构撤并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政府转变职能,向自身权力开刀。这是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取消下放了能源、交通、通信、文化等领域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
一个个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的措施密集出台——对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600万户小微企业从中受惠,年减负近300亿元;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金限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放开除个人房贷以外的贷款利率管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改革的连续突破,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杠杆更加灵敏有效。改革激发了创业热情和民间投资的热潮。2013年以来,全国各类企业登记数比2012年同期增长25%,其中民营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
一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务院专门出台指导意见,对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核心任务是“管住控制增量、调整优化存量、建立长效机制”。针对与产能过剩相伴生的大气污染问题,一系列新措施被相继推出:国家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立下大气污染防治“军令状”;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防治大气污染十项措施、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与此同时,国家出台政策措施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为拉动民间投资,国家决定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为发展新兴产业,国家着手研究促进信息消费、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3年,国内消费稳中有升,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增速远快于传统产业;物价始终保持平稳走势;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社会保持稳定;粮食生产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从一年来的实践看,面对复杂形势和难啃的硬骨头,着眼长远力推改革,凸显中央改革的决心、勇气和智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改革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突出亮点,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风和希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一心为民,这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与情怀。十八大后,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一系列民生保障工作和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教育事关国家未来。从异地高考方案首次破冰到电子学籍杜绝高考加分弄虚作假,从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督查到启动“减负万里行”……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回应群众诉求,聚焦热点难点,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人才成长。医疗关系人民福祉,是实现“中国梦”的健康支撑。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2013年全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65亿人、2.71亿人、8.05亿人。到2013年8月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在23个省份的94个统筹地区开始试点,已有7个省在全省推开,覆盖城乡居民2.1亿人,累计补偿金额6.3亿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2013年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就业形势一度堪忧。党和政府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减免小企业税收、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有力措施,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做大增量就业,就业人数不降反升。
收入是生活改善之源。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收入继续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6%。
住房是民生之基。2013年我国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保障房,年度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已超额完成。按照中央部署,今后5年我国将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3个“共同享有”,点明了凝聚人民力量的基础。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心系百姓冷暖,以群众期盼为己任,真挚的人民情怀深沉而坚定。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一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记“两个务必”“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以加强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管党治党。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从制定实施八项规定,到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到加强制度建设……党的先进性、战斗力不断增强。
一年多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言出必行、行必有果,受到广泛赞誉。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24,521起,处理30420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692人。一股新风扑面而来,让人感到希望,增强了信心……回眸八项规定颁布实施一年多时间,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党风政风正在转变。
针对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2013年6月,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开展以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四风”问题。这是警钟长鸣的告诫:“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那就有可能发生毛泽东同志所形象比喻的‘霸王别姬’了。”
仲夏时节,中南海怀仁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带头查摆“四风”问题,率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了开好这次专门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先后17次作出重要批示。4个半天的会议还审议通过进一步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制度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
基层看上级、全党看中央。从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到中央国家机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整风精神,排查作风之弊,清除行为之垢,历经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
在众多难啃的“硬骨头”中,腐败问题无疑备受关注。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查处了10多名违纪违法的省部级以上的官员。2013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共立案172,532件,结案173,186件,处分182,038人,分别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11.2%、12.7%、13.3%……这些数字背后,彰显出党中央反腐败的雷霆之势。
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反腐败向纵深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