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与孩子是双城生活,儿子媳妇都在上海工作,我们四个新老人都在南京,我和亲家母均退休返聘。得到媳妇怀孕的消息,我欣喜若狂,奔赴上海,主动承担照顾儿子、媳妇的责任。我想用自己的付出,把全家人的幸福感串联起来。我不指望孩子们把这种我认为的幸福感全盘接受,只想帮着料理家务,让他们生活自在些。

  每天晚饭后,我拾掇完就回到自己的房间,把空间留给他们。我正为我的明智而自我欣赏时,情况出现了。客厅里失去了往日的嘻嘻哈哈,隐约有抽泣声、击门声,不一会儿电梯口有了动静并持续很久。我得出去瞧瞧了,只见儿子撑住电梯门,媳妇背着包站在电梯里。

  “她要离家出走。”儿子愤愤地说。

  我好说歹说把他们劝回了家。

  “她说,家是我们两个人的,不想见到第三个人。”这臭小子,怎么把她出卖了。

  这第三个人不就是我吗?但面对怒气冲天的儿子、哭哭啼啼的媳妇,我瞬间冷静下来。

  “不是这样的,妈妈,我从小就独立惯了。”媳妇拖着哭腔。

  “深更半夜的,早点休息吧,别惊动了宝宝。”把两人哄进房间,我一头扎在床上。没想到自己竟成了不受欢迎的“第三个人”,我定了定神。

  “妈妈,其实你可以不用管我们的,我们能过好。”在我到上海第三天,儿子曾说。

  “那怎么行,她怀孕了还上班,肯定需要人照料。”每家父母都这样说,恰恰忘记了孩子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媳妇有一次说:“妈妈,听说学校来电话请你回去上课?”“哈哈,退休了,主动权在我手中,不去了。”我把上海的家当成我人生的第二讲台。

  自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然而,这其中确实有着认知谬误。爱是一种相互之间进行良性传递之后获得的感受,付出爱需要有回应,才会心里温暖,付出爱需要被接受才有意义。独生子女承受了父母最深的爱,也是被这种爱束缚最紧的一群人,我们寄托在他们身上的是自己对幸福的全部理解和期待。

  我为自己的悟性而庆幸,又主动“遣返原籍”,同时给两孩子发短信:“妈妈回去上课了,放假来看你们。”

  “对不起,妈妈,不是故意气妈妈伤心的,最近心态太差,我需要调整一下,适应这突然到来的孕期变化。妈妈,谢谢您的照顾,我以后一定好好补偿您。”

  “傻孩子,妈妈爱你!”

  回家后继续上课,学校扩招,急需用人。“第三个人”对谁也没说,亲家、老公还真以为我是被学校召回。

        2

  周末与亲家聚餐,四个新老人满怀喜悦,期待、规划着小宝宝的未来。突然手机响了,媳妇在电话中说肚子疼,上回查了,怀疑先兆流产。此时儿子正在飞行中,国际长线航班。媳妇无助地在电话中叙述症状,我们分析指导。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她身边得有人。我自告奋勇,老公伴驾护航,一马当先,连夜开车,确保外地牌照高峰前挺进大上海。六十多岁的人,第一次开夜车,调动了毕生的胆识和智慧,终于在太阳露了大脸时顺利到达。

  小可怜儿蜷曲在被窝里,两眼湿漉漉的,见到我,嘴角撇了一下有了笑意。经过观察与询问,以我的经验,我判断不像是流产,但不敢掉以轻心,赶快上医院。折腾了半天,医生开了安胎药,建议休息几天,估计是受凉劳累引起的。

  儿子飞行落地后,在机场与她电话窃窃私语。她本来性格活泼好动,爱说爱笑,此刻有我们在,先前的紧张无奈荡然无存。

  “傻小子不在家,你受委屈了。”“没关系,习惯了。”她边说边大口喝着我给煨的汤,还不停地说真好吃。

  还真是委屈这丫头呢。恋爱时,我儿子航班误点是家常便饭;汶山地震运送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很多突发紧急事件,民航都有任务,说走就走,哪怕他正在约会、逛街、吃饭、散步。丫头也会撅嘴。

  “你知足吧,幸亏民航不是空军。”傻小子就是个愣头青,也不知道哄媳妇两句。他们结婚前夕,适逢中国政府组织的利比亚侨民大撤离,多家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机派往撤侨,解救正在那里工作的数万名建筑人员,儿子他们一次飞行长达三十几个小时。媳妇一手包办婚礼大小事宜,毫无怨言。

  儿子回来了,我不能再当那个“第三个人”,婉转提出想走,两孩子说再住一阵子。虽解除了先兆流产警报,还是等稳定些吧,我也就心安理得驻扎下来。

        3

  两代人生活在一起,得寻求一种平和中庸的融洽处理方式。

  这80后小夫妻真不是会过日子的人。列举种种:熬夜睡大懒觉是共性,不及时在家吃,胡乱塞几口;双休日也不好好在家歇着,朋友聚会,郊游兜风;平时不买菜烧饭,在外吃或叫外卖;不知道整理房间,衣物随手乱放,用时到处找;不冷不热时也开空调,拉着窗帘开灯,电源从来不管,垃圾也不能随手带下楼;牙膏、洗发液、沐浴露等日用品挤不完就扔了;各种化妆品多得数不清,从头到脚武装到牙齿,用着用着就过期了;大好的阳光不晾晒衣服,衣服都是烘干,要挂要收嫌麻烦;几乎天天收快递,吃穿用应有尽有,时间长了,有些买回来的东西忘了用,糟蹋钱喽!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细想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怎么形成的。他们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对金钱的无忧是建立在父母辛苦一辈子勤俭的基础上,从某种角度讲,是父母培养出来的。

  饭桌上,我试着进行启发式“忆苦思甜”教育,讲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插队时村里社员吃不饱。媳妇嘻嘻笑了:“农民还吃不饱啊,他们有地自己种粮食吃呀!”唉!那年代离他们太远,我们说教无力。两孩子关注的是电影中男主角是否某产品的广告代言人,一个说是,一个说不是,争论不休,好不热闹。我暂且放下我的启发式教育,按部就班收拾碗筷。宽容些,坦荡些,快乐就在眼前。

  其实,她还是很懂事的孩子。老公和我都第一次享受到父亲节母亲节的礼物,她用年轻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装扮我们。老公身穿彩条T恤、亚麻休闲裤,脚踏一双浅色松软皮鞋,取代了他穿了半辈子的政府官员正装,由严谨正统型变成轻松休闲型;我也由俭入奢,用上了名牌围巾、手袋,以前钟情于换季打折商品的观念动摇了,跟孩子们在一起,心态年轻多了。

    小两口“七年之痒”,自然小摩擦不断,却有滋有味。

  儿子给新车上保险,其中有一项是被保险公司强加的,多出一千多元,媳妇不高兴了。“人家让你买,你就买啊,也不搞清楚。”你一句我一句,火都上来了。本来一个晴朗明媚的早晨顿时笼罩在阴霾里。早餐桌上,我只能说一句:“别为了一千多块钱伤了感情。”

  一次媳妇孕检,由我陪着去,说好儿子散会后来接,没想到同事蹭他的车,他只好把同事一一送回家。“你活雷锋啊,不管我还不管肚里的孩子!”

  “我们打车吧。”我想缓解。

  “你快点来!”她不停地催着,“颐指气使”是孕妇的特权。堵车让我们等了很久,儿子才把车子开来,她耷拉着脸,气嘟嘟地上了车。不知什么时候,两孩子又有说有笑了。我闭目养神,假装睡着了。

        4

  建立小家庭不仅是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的事,也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亲家母与我先生是校友,还同在一个县插过队,两人的老父亲在同一所大学任教几十年,认识但不熟悉,这都是结为亲家后叙出来的。相同的文化背景为两家人的相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和亲家母性格迥异,她干练勤劳,我则慵懒散漫,却相处和睦,因为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家庭和睦像太阳,受之温暖,失之阴冷。

  勤劳的人是闲不住的,亲家母买了很多毛线,还是什么蚕丝蛋白绒,据说适合婴儿贴身穿,按照网上的图样和针法,织成漂亮的毛衣毛裤小鞋。我不会织也懒得在一旁欣赏她织,心中难免有些愧疚,可她女儿并不领情:手工织的毛衣,土!我窃喜。

  亲家母充耳不闻,继续忙碌着,准备了一大堆婴儿用品装在行李袋里,像是行军用的,随时要被提走。这可是家里有史以来最隆重的一次接待工作,每天掰手指计算等待分娩那天的来临。预产期到了,大伙儿开始高度亢奋。两个妈妈在“前沿阵地”——上海,两个爸爸在“大后方”——南京,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这一刻终于到来,儿子陪媳妇进了产房,两个妈妈在隔壁休息室里等了不到半个小时,护士就让进产房。哇,多可爱的小宝宝啊!

  三天后媳妇进会所坐月子。什么月子会所,依我看就是住宾馆坐月子。伺候月子的保姆和为产妇服务的人穿上了工作服就成了医生、护士、催奶师、营养师、形体师,月子会所收费不菲!亲家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生你时花了36元钱。”当时公费医疗就这么规定的,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两代人消费观念的碰撞被小宝宝的啼哭声冲淡了。孩子们有这样的经济条件,他们花钱、我们轻松,这样想也就释怀了。

  月子会所再好也得回家,我和老公自觉自愿当全职保姆。一天,我们住的房间桌上出现了一个红包袋,里面有几千元钱。儿子在外工作,肯定是媳妇放的,她自己腼腆地说,以后每月都会放在这里的。哦,给我们发工资了。我们被触动了,不为钱单为媳妇的心意和担当。

  宝宝一天天长大,半岁了,媳妇给报了早教班,一节课四十分钟收费三百元。媳妇不认同我们的传统经验,宁愿花钱花时间让早教忽悠。

        5

  春节,乘儿子两次飞行空隙休息两天,我带宝宝回南京。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升级了,亲戚们把升级的喜悦用红包装起来,以压岁钱的形式传递给宝宝,两家的红包分两叠放在桌上,堆得高高的,真是喜庆。儿子要飞回上海,媳妇在家里又住了几天,假期结束后带宝宝走了。两叠传递喜庆的红包,娘家的空了,婆家的分文未动,我们疏忽了,忙得忘了讲一句。怎么办?我和先生商量补救方案:打电话给儿子,否,容易产生矛盾;发短信给媳妇,否,怎么搭词,弄巧成拙;等我们去上海带过去,否,时间不等人。最后一致决定,立刻直接给媳妇打电话,她还在回上海的火车上,“丹丹,桌上的红包没带走啊!”“哦,我忘了。”“我们去上海时带去。”“好的,谢谢妈!”唉!没必要自寻烦恼,去揣摩80后小媳妇的心事,也许她认为只该带她娘家的一份,更何况她一向开朗透明,绝非小肚鸡肠。

  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和先生又到了上海。此时,我不但要监督保姆带小孩,指导保姆做菜,还以积极的姿态配合媳妇减肥:首先伙食颠覆,原大荤全改素,反正儿子在单位用餐;督促她要有毅力,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不久,我发现了秘密,床底下时不时出现休闲食品的包装袋,体重秤也不见了踪影,她的随性让人目瞪口呆又忍俊不禁。

  生活的小浪花,我这80后小媳妇掀起了一朵又一朵。“妈妈,有快递,不要拆啊!”神头鬼脸的,浑身的喜悦。快递到后,我手机收到彩信,一只玩具小熊穿着飞行服,歪戴帽子,甚是可爱,一行字:维尼当机长了。先生问我:“维尼是谁?”“真笨,你儿子当机长了。”打开电脑,屏幕上是机长受聘仪式,首长正在给儿子戴上四道杠。戴上四道杠就是当上机长了,收入也翻了一番。为了一份惊喜,媳妇特地订制了穿机长服的维尼小熊,还让我们保密。她总是以她的特有方式,营造出兴高采烈的家庭氛围。

 年轻人有热度,老年人有厚度。不用太多磨合,你给她心胸坦荡,她还你一脸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