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存在 “最短的板”痕

    有些人见过旧式木桶,它是用数块一样长的木板、再用铁圈(或藤条)箍成筒状、然后加桶底制成的。而盛水量的多少则是由这些木板的长度共同决定的。若这个木桶任何一块木板延长,共容积并不增加;而其中任何一块木板缩短或损坏,木桶的容积则会减少到与最短木板一    样高度的容积,其他木板再长也失去了作用,这就是“木桶原理”,也称“短板效应”。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的性格、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在防病保健的过程中存在的“最短的那块板”也不一样。如一个家族的人容易患同一种疾病,或父母患有容易遗传的病(如高血压或某种癌症等),那你就要特别重视对这种疾病的预防;如某个地区的人易患某种疾病(两广地区的人易患鼻咽癌、太行山地区与四川西充等地的人易患食道癌),你若出生或生活在这个地区,就应重点防治这种疾病;如你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在养生保健过程中对膳食平衡等问题都非常重视,但就是性格急躁,总爱生气动怒,那你就应特别重视修身养性。其他方面如有的人特别懒散不爱运动,有的人一直不吃早餐,有的人嗜烟酗酒,有的人喜欢吃辛辣剌激性食物等,这就是这些人“最短的那块板”,应重视并予以解决。

 

患同一种病 “最短的板”可能不同

患同一种疾病,其诱发与加重或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人与人可能有所不同。如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饮食疗法是基础,运动疗法是手段,药物疗法是关键,心理疗法是统帅,自我病情监测是保证。有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总是不如意,那就应找一找自己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比如有的病人不重视饮食控制,嘴馋了就随便吃,若你是这样的人,就要特别重视饮食控制;也有的人不重视药物治疗,这也很难将血糖控制在稳定状态;还有的人虽然对控制饮食、药物治疗都很重视,但就是心理不平衡,这样血糖的控制也不能达到满意的目标。又如一些高血压患者,血压总是上下波动,查其原因,有的人最薄弱的环节是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这样的患者就应戒除烟酒,改掉不良生活方式;有的人则是不能坚持治疗,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这样的患者就一定要坚持治疗,即使血压已降至正常值也应该坚持服用降压药(维持药量)。假如你身体肥胖,又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你总不能一二十种药同时服用吧,这就需要抓住重点才行。一般而言,这种复杂的情况以控制肥胖、控制血压的稳定最为关键。总之,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就会事半功倍。否则,盲人骑瞎马,不但费力不讨好,还可能出现种种偏差。

 

年龄不同“最短的板”有区别

    在一般情况下,女性在生育年龄养生的重点是子宫保健;在更年期,心理、精神调节则是重点;而更年期过后,预防骨质疏松则变得尤为重要。

总之,在人的一生中,身心健康状况相对稳定是暂时的,变化是肯定的。随着年龄的变化、所患疾病的不同,“最短的那块板”也往往会有所变化,所以,养生保健的重点也应及时调整。

 

学习知识找准自己“最短的板”

“最短的那块板”就是影响自己健康长寿的主要矛盾,必须给予关注。虽然每个人的健康都存在薄弱环节,但自己并不一定十分了解。所以,若想找准这块“最短的板”,就要多学习医学常识。中老年人都应订阅一两份医学保健刊物,经常学习,反复钻研,找到自己养生保健中的薄弱环节,并身体力行。另外,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掌握身体健康的变化情况,发现新患了什么疾病,找到当下“最短的那块板”。还有就是及时向医生咨询,让其帮助自己找到“最短的那块板”,并请其提供解决的方法。

 

努力去除“最短的那块板”

养生保健的精髓和要点就是通过学习、体检和向医生咨询,找准自己“最短的那块板”,这样则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变化及时制订并修正自己的养生保健计划,换掉或加长(指保健与治疗)“最短的那块板”,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如患有乙肝,就一定要把酒戒掉,还要戒怒,避免过度疲劳,避免吃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食品;如患有严重的胃病,不但要重视调整饮食,戒酒,不吃辛辣剌激的食品,还不能暴饮暴食。总之,为了活得潇潇洒洒,为了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不管自己身心存在任何问题,患有何种疾病,都必须加以重视,并特别关注“最短的那块板”。决不可掉以轻心、心存侥幸,更不可明知故犯、讳疾忌医。■孙清廉(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