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在浙江路桥区老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老同志们带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满腔热爱,承载着对未来发展图景的热切期待,纷纷表示,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全面推进路桥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区委老干部局退休干部罗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文献,报告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观点。本人通过全面系统认真学习,最深刻的体会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新论断,提出了“六个坚持,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大理论创新二是报告对中国现代化作出了新阐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并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三是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新谋划,从九个方面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传递出清晰的判断、鲜明的态度、深厚的情怀,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走一条“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总之,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文献,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路径依赖,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区教育局退休干部徐跃明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的全文,我的内心确确实实感到了振奋。我深刻感受到这次二十大提出的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与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等关键词的内涵。我觉得教育公平是理念,均衡发展是措施,教育体系是手段。也就是说未来十年,咱们中国要围绕着教育公平,推动均衡发展,最后是将教育体系构建落地。

我们都知道,在教育体系构建这一大工程中,师资培养既是教育体系的龙头工程,也是教育体系构建最难的工程。27年前我在金清中学做校长的时候,也碰到了师资队伍建设这一难题。我当时也遇到过进退两难的困境:队伍不建设,质量肯定上不去,学校肯定要倒闭而关门队伍建设上来了,质量一定是会随之而提高的,但出名的教师肯定要调往城区学校,或升到民办学校去。因为当时民办学校刚兴办,教师待遇明显优于公立学校,加上政府又拿出一定数量的编制指标给民办学校教师用。所以,当时师资管理出现的问题是:出名一个调走一个。师资这一流动又直接带动了学生的择校。如此一来,师资培养成了农村学校的双刃剑。我当时是痛定思痛,下决心培养教师。为什么呢?我认为做教育一定要依靠教师才能提高质量。教师是学校的主人。而作为主人来讲,绝大多数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那一定会尽力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更希望能得到学校的培养。这个也是从教师角度看到的教育公平。在我看来,教师追求这样的教育公平是天经地义的。于是,我当时就提出抓样子工程建设,其中就用教师成长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指向,来鼓励教师成才自己。随着名师成长不断调往城区或民办学校,我提出了金中名师虽然有流失,但是,他们的敬业精神却永远会留在了学校,且永放光芒。并以此来激励广大教师!所以,我们那个时候的教师团队,铁钉钉板,坚韧且牢固。也就是这个样子工程,我将教师这碗水流动起来了!变原来的死水活水。教育公平理念确实是千真万确的。

螺洋街道退休干部余纪春

我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非常振奋。作为人大代表的我,将始终遵循人民立场,坚持以保障民生,惠及全体人民为己任,召集“五老”,积极为街道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国现代化理论在街道的实践贡献智力支持,推动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