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李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肾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补肾活血法分会副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华东地区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领域:肾脏病及免疫内科。

坐诊时间:周一上午(西院)、周二上午(东院)

          周三下午(西院)、周五上午(东院)

医生手记:随着社会老龄化,我国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老年人肾脏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在形态和功能上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对其诊断和治疗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本期我们就从中医角度谈一谈关于肾病防治方面的问题。

问:都说肾病难治,而且这种疾病病程长、进展慢,即使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巩固治疗至少也要一两年以上。事实是这样的吗?

答:肾病的类型很多,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急慢性肾衰等,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以及发病的原因等都各不相同,还有患者的个体差异,配合治疗情况等,因而不能一概而论其治疗的时间。中医治疗肾病,主要通过辨证施治来修复肾组织,改善肾功能,使肾病得到控制。但要想取得好的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慢性病,是不可能一朝一夕治好的。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因感冒、劳累、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引起肾病的反复或复发,这也是难免的。有些病人不了解这一点,一见病情出现反复,尿中蛋白或红细胞增多,便打了退堂鼓,以至于功亏一篑。还有些患者吃了一段药后,检查都正常了,便自行停了药。结果没过多久尿蛋白、红细胞又有了,这样反复多次,甚至几年,使一些本来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疾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有不少患者或患者家属对该病的治疗容易走两个极端。

一是一些患者对病情及预后重视不够,治病无目标,用药没恒心,耽误了时间,使本来能治好的病,最终成为不治之症。

二是有的患者精神负担过重,有的甚至自己买了大量有关肾病的书籍,天天翻阅,又四处拜访肾病专家,俨然自己也成了肾病专家。在接受治疗时,总是怀疑医生的治疗方案,不配合医生治疗。殊不知,任何一个专家对疾病的诊治都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而疗效的发挥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频繁更换医生其实是诊治疾病之大忌。

问:我们常听到的关于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不外乎激素、透析、换肾等,相比这些,中医在治疗肾病上有什么优势呢?

答: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满足靠透析和激素来暂时维持生命,换肾又是一种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太可能的疗法,而中医治疗肾病可有效减少西药在服用过程中带来的副作用,另一方面结合肾病患者科学合理的饮食及休息,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肾病辨证论治,整体调理。中医治疗肾病的根本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出一个“证”,据证用药。所谓辨证论治,证相同,其基本治法相同,体现其“共性”,同时由于每个病人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以及年龄、性别、甚至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处方用药都有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具体患者用药的“差异性”。许多肾脏疾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中医还很注重患者的心理、信心、活动、锻炼的综合疏导配合,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中医治疗肾病专方专药,证病合参。中医治疗肾病的基本特点是辨证论治,同时也兼顾到辨病。证和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医学语言描述患者机体的异常状态,证反映人体某阶段的主要矛盾,具有动态性,病能概括全过程的病理生理特征,反映基本矛盾,两者结合,既能解决基本矛盾,又能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某一疾病某一症候,长期用药观察,得到较为肯定的疗效,固定处方,经过现代药理、药效、毒理等研究,科学开发出新的制剂、新的药物。

中医治疗肾病能延缓肾衰进程。慢性肾衰竭是多种肾脏病发展到最后的共同结局,病情重,预后差,尽管晚期尿毒症能透析或肾移植,但由于经济代价高昂,而使多数尿毒症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和长期的治疗。及早中医综合治疗,能有效地延缓肾功能衰退的进程,部分病例能稳定数年甚至十数年。随着现代科技、分子生物学等积极引入中医药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在治疗肾病方面,尤其是疑难病症肾炎和肾衰方面将起着更大的作用。

问: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慢性肾脏病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慢性肾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其高患病率、高病死率和低认知率,已经使其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医疗问题。其严重后果为导致终末期肾病(尿毒症)。因此,对于本病的防治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生活规律、合理饮食。勿进食过量高蛋白食品。蛋白质摄入经消化吸收后产生一系列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摄入过量的蛋白质后可加重肾脏的排泄负担,使肾脏处于高代谢状态,尤其老年人及已患肾脏疾病者要避免高蛋白饮食,应食宜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注意食品安全,多吃新鲜的瓜果和天然食品。

预防感染、祛除诱因。感染常作为慢性肾脏病的诱因引起或加重病情。平素应注意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同时要避免劳累受凉,防止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及无症状性菌尿等,都可能成为慢性肾脏病发作或使症状加重的诱因。勿滥用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由于肾脏具有特殊的结构及功能,使其成为人体对药物最敏感的器官。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磺胺类、非甾体类消炎药、造影剂及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冠心苏和丸等)。这些药物可能导致急性和慢性肾损伤,目前尚无法确定上述药物肾毒性的易感人群,但已有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以上药物时要特别注意。

控制血压、定期检测。血压是导致及加重肾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预防高血压、使血压达标是避免肾脏损伤和延缓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对于老年人,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肾病、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蛋白尿每日超过1克者,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在治疗时要注意保持血压的稳定,避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反而使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加重。

保持精神愉快。《黄帝内经》中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了精神调摄对于防病治病的重要性。慢性肾脏病患者从思想上要正确对待疾病,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调养情绪,才可早日恢复健康。

t�K et���b�t; margin-bottom:0pt; margin-top:0pt; " >当然,仅靠行业自律是不够的,要想更好的处理这一矛盾,更需要制度的保证。政府有关方面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完善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加强监管平衡医患权利,充分保障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