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我珍藏了一双保存完好的草鞋,它是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父亲留给我的珍贵纪念。40多年过去了,触碰着鞋上的根根草节,我思绪连篇,内心充满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一名令人尊敬的老红军,离休后他穿着不带肩章的军服,腰间系着武装带,嘴里哼唱的总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月桂花遍地开》等革命歌曲,我就是伴着他的歌声渐渐长大的。但让我不理解的是已经成为新中国功臣的父亲,每到夏天,脚上总穿一双他自己用旧布条编织的(布)草鞋,看着别人的父亲脚上乌黑的皮鞋,我年幼的心底曾埋怨他太老土。

      1973年我中学毕业。在等待走上工作岗位的一天下午,我发现父亲坐在院子里的一个马扎上,拨弄着一捆稻草,那双粗大的双手灵活地搓出两根长长的草绳,将草绳打成对折后用根木棍撑在两只脚底下,长绳的两头系在腰间的皮带上。他弯着腰,不停地将稻草在腿上搓成一股股草绳,又把它们从木棍支撑的草绳间左右往返穿梭。一束束稻草绳在父亲手上翻飞,草鞋底儿也渐渐成形,不一会儿,一双草鞋就打好了。

     父亲用布条搓绳编(布)草鞋穿我不好奇,用草编鞋还是第一次看见,我大惑不解地问父亲:“老爸,您要编草鞋穿吗?”父亲慢慢地站起身,拍打掉身上的草屑,用一根草绳把两只草鞋紧紧系在一起,最后放到我的手里,操着浓浓的河南与安徽混杂的口音对我说:“你马上就要参加工作了,送你双草鞋留作纪念,它代表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看见它你就不会忘记自己是老红军的后代,看见它你就会牢记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这几句话后来成为了我几十年学习、工作的座右铭。

      带着父亲的叮嘱,1975年,我进入工厂上班,领导知道我的家庭背景后,没有分配我到车间劳动,而是留在劳资部门做管理工作,我谨记父亲的教诲谢绝了领导的好意,坚持去生产一线。通过努力工作、钻研技术,我很快成为生产骨干。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厂里接到一批重要的军工产品生产任务,但很多工人因为家里房屋震塌和交通断绝无法上班,在时间紧、任务急的关键时刻,我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率先进入车间开动机床,和几名工人连续奋战三天三夜圆满完成了任务。那些年,我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后来,我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干部,意气风发的我,在父亲革命精神的激励下经常带领一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组成生产突击队,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地奋斗在生产战线。1982年我被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评选为优秀共青团干部。

      几十年过去了,父亲的革命精神在我心中已经变成踏实做事、真实做人、不虚度年华的行为准则。

   作者简介:吴玉莲,女,中共党员。1975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天津无线电元件二厂工人、团总支书记、团委书记。1987年5月调入中环电容器公司任党委秘书、办公室副主任。1989年5月至1990年12月任职开发区商业发展公司。1990年12月调入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办公室任副主任科员。1995年调入中国投资银行天津分行任办公室副主任。1999年中国投资银行同国家开发银行合并后先后任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办公室副主任、客户处副处长、风险管理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