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妇女工作会议,我作为华北局妇委副书记前去参会。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会议秘书长曾宪植同志通知大家,晚上在打麦场上要举行舞会,中央领导同志要来。刚吃过晚饭,我就跑到打麦场上“侦察”了一番。空中拉几根电线,线上拴着电灯泡;麦场的四周摆放着木板凳;有一个方向摆的是木制圈椅,我想这可能是给中央领导同志准备的。我找了一条正对着这些圈椅的板凳坐下,这里可以正对面看到中央领导。

天近黄昏,中央领导同志来了,毛主席走在最前边。我马上站了起来,目不转睛地看着毛主席,心里快乐得像开了花一样。

中央领导同志落座后,音乐响了,有人下场跳舞。第一曲快跳完时,杨之华大姐(瞿秋白夫人)走到我跟前,说:“大杨,毛主席叫你。”我感到奇怪:毛主席根本不认识我,怎么会叫我?我又想,机会难得,可以面对面地看到毛主席,说不定还可以跟主席握手呢,就离开了座位。

到毛主席座位前,我恭恭敬敬地站了个“立正”姿势,又轻轻地叫了一声“毛主席”。这时突然听见杨之华大姐说:“毛主席,这位同志来请你跳舞。”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了,杨之华大姐真是煞费苦心,她硬是要创造个机会,让我跟毛主席跳舞,我兴奋极了。只见毛主席慢慢地站起来,对我点了下头,便向舞场走去。我跟在毛主席身后,心里很高兴,又很胆怯,因为我从没跳过舞。毛主席大概看出了我的紧张,他对我和蔼地说:“跳舞,就是跟着音乐走路。”

音乐响了起来,毛主席一边跳,一边问我叫什么名字,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工作中有什么困难,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有什么意见、要求……我一边随着毛主席的步子走,一边一一作答。毛主席的舞步沉稳、节奏慢,但我还是紧张到了全身的肌肉和神经都紧绷绷的,心怦怦地跳,甚至找不到感觉,常常配合不上主席的脚步,时不时地碰毛主席的腿,一支舞曲结束了,我送毛主席回到他的座位,深深向他鞠了一个躬,便转身快步走回自己的座位。

在座位上,我深深地吸了几口气,让自己紧张、兴奋的心情和神经渐渐平静下来。舞场上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一点没印象,脑子里全是之前跟毛主席跳舞的事。

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美好幸福的记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

作者简介:杨蕴玉,女,1919年5月13日生于河南省邓州市,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昔阳、左权县委书记,中共太行区党委妇委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妇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国际民主妇联书记处书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委员、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