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路桥区老年大学文化馆教学点被评为浙江省优质老年大学教学点,是台州唯一的省级优质老年大学教学点。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老年大学与区文化馆合作创办老年大学文化馆教学点,突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为目标,“一二三四”打造优质老年大学教学点。
一、坚持一个原则,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党建服务平台
坚持“政治建校”的办学原则,成立老年大学文化馆教学点临时党支部,选配责任心强、政治素质高的党员学员担任书记和委员,将教学点23名学员党员全部纳入支部管理。坚持每月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支部建设带动教学点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教学管理创新,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时政学习宣讲等,增强党性修养,以优良党风促校风、带教风、正学风,引导党员学员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二、瞄准两个方向,打造具有知名度的老年教育品牌
一是专业教学。充分发挥文化馆在文化、文艺等细分领域的优势资源,挖掘浙江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市级非遗传承人等担任教学点专兼职教师,开设国画、古典舞、语言艺术、合唱4个班,招收学员142名。每学期初制定详细教学计划,并广泛征求学员意见建议,确保教学切合实际。
二是因材施教。根据老年学员基础水平不同,开设基础班和提高班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零基础的学员注重鼓励培养兴趣,如培养乐感、肢体拉伸等;基础较好的侧重提高水平,把握舞姿韵味等。
三、重视三个课堂,打造具有融合度的老年教育平台
坚持把“教、学、乐、为”相结合,作为教学点建设的系统工程来抓。重视抓好“三个课堂”协调发展,即抓好第一课堂(课堂教学)、搞活第二课堂(课外文化活动)、拓展第三课堂(社会活动)。抓好课堂教学基础,了解学员需求,完善教学设施,改进教学方法,使老年学员通过课堂教学收获知识技能;组织课外活动,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提高生活乐趣。学员加入路桥区老年大学艺术团,组建书画、诗词、器乐等学习型社团,参与百名老干部百米长卷绘百年征程活动、“永远跟党走 逐梦新征程”主题文艺晚会等,创作编导大量优秀节目,将课堂知识融入作品;拓展社会活动,组织学员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提高人生价值。成立路桥老年大学志愿服务队,通过公益演出送文化,开展助老帮困送温暖,参与志愿服务送爱心,传递有温度的文明。学员连续6年在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岗亭提供便民服务,去年,该岗亭评为“台州市最佳志愿服务站点”。
四、抓好四个举措,打造具有满意度的服务保障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课程设置、教师选任、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四大板块,做足服务大文章,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社会影响不断增强。
一是深入调研学员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吸引老年人报名入学。通过每年开展一次大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调查统计校内、外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方向,科学合理增设专业课程,适时调整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模式,增强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教学点新增一个专业,报满一个专业,火爆一个专业。
二是严把教师聘任关,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服务好的教师队伍。围绕选聘、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学校严把教师聘任五条标准:一是热爱、尊重老年人,了解、熟悉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热爱老年教育事业;二是精通教学业务且有一定专业成就;三是能根据老年学员特点和认知层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是身体健康、能承担教学工作任务且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五是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的组织活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是狠抓教学管理,全程提供热情周到、高效便捷的服务。紧紧围绕“提升服务水平”这一核心,狠抓教学管理服务举措,从报名之初到结业离校,全程做到真心、细心、耐心。学员来校报名,设专人接待,了解掌握学员情况并进行专业推荐、课程安排、任课教师等相关情况的介绍;学员入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做课前培训,指导帮助学员熟悉班级情况;学习过程中,班主任全程跟踪,每学期至少听课2节,同时采取定期、不定期的谈话调查等方式,掌握教师的整体教学情况,发现教学中的疑点难点,了解学员的学习诉求和困难,积极协调任课教师及班委会共同解决;结业离校前,班级组织毕业联欢会,学校举行结业典礼。
四是健全后勤管理机制,实行关口前置,确保教学工作高效进行。围绕后勤管理,教学点制订实施了“后勤管理服务123工作法”,即一个原则:服务教学工作为原则。两个检查:利用寒、暑假期两次大规模、全方位的教学设施、教学仪器、教学用品、服务设施、活动用品的全面检查、维修、更换,同时以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实行“周查月报制”即每周检查、及时维护、每月汇报。三评议:教学点把后勤管理服务内容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每年两次的教师、班长、学员代表座谈会,对后勤管理服务进行评议打分,形成了学员一评、班长二评、任课教师三评的综合评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