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服务保障,统筹社会资源,优化教育供给,多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全力构建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

着眼全域覆盖,筑牢老有所学根基

一是巩固省级达标老年大学成果为契机,依托区中心敬老院建立区老年大学分1所,在7个镇(街道)建成镇级老年学校7所,在各村(社区)建立村级老年学校82所,基层老年学校盖率达83.2%。二是通过新建、改造、搬迁等形式,在东张、肖厝等“党建+”邻里中心内设置老年学校,构建形成服务全区近1.85万名老年学员的“区、镇、村”三级办学网络体系,打造老年教育“一刻钟”学习圈三是顺应信息化发展大趋势,结合“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老年远程教育提升工程”和市老年开放(互联网)大学老年教育示范点建设,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线上学习平台,现已建有老年远程教育接收点84个,示范点16个。

整合服务资源,延伸老有所养空间

一是协调法院、检察院、卫健局、泉港医院、助老志愿者协会等多个部门,在区老年大学内打造“老党员之家(+)N”,嵌入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室、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医疗保健室等多个服务阵地,进一步提升助老、为老服务能力。二是“党建+”邻里中心为依托,引入禾康智慧养老、刺桐红康美养老等服务机构,同步规划建设邻里长者食堂、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等,实行教养结合,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康养服务。三是加强医疗服务配备,引导、支持村医及退休医生护士在基层老年学校内设立健康小屋、健康驿站等,为老年人提供血糖、血氧、心率等监测、进行针灸、推拿等中医疗养,定期检查、记录他们的健康状况。

丰富平台载体,扩展老有所乐阵地

一是围绕建党100周年和党的二十大等重要节点,广泛征集关于展示泉港区山海宜居美城、“福”文化资源的书画摄影作品,组织开展南音汇演、红歌演唱等,展示老年学员的风采和教学成果。二是引导有文艺专长、兴趣爱好的老同志成立门球、器乐、北管音乐等文化艺术团体和兴趣小组,常态化开展书画、声乐、摄影、手工等文体活动,活跃城乡文娱生活,弘扬健康文明的新风尚。三是举办“桑榆十二节”系列活动,围绕元宵、上巳、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游园、健身、网络孝文化节”等活,强化传统文化熏陶,繁荣老年校园氛围。

凝聚桑榆力量,彰显老有所为风采

一是鼓励各级老年学校成立桑榆志愿服务队伍,引导老年学员结合自身特长,力所能及地开展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禽兽病防疫等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柯玉忠、章纪辉等基层老年学校校长分别获评八闽银发先锋、福建省第二届十大“最美民间河长”。二是积极引导老年学员发挥“五老”作用,开展“桑榆护苗 相伴成长”活动,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书法篆刻、少儿南音、少儿门球等公益培训,协调厦大国学院、新华书店、区图书馆及企业乡贤为各个中小学校捐赠图书近8000册,激发青少年学生的阅读热情。三是组织老年学员联合区助老志愿者协会不定期到爱之家等敬老院为老年人开展集体生日活动,进行南音、北管等器乐表演,以实际行动传承孝德精神,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